正文 第21章 要投入更要產出(1)(1 / 3)

你是解決了問題?還是成了問題的一部分

要想在未來的職場立足,你就必須具備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立的工作態度,這樣,你對工作的投入才會變得有價值。

業績看不見提升;與上司隔閡日重;不知繼續從事這份工作,還是另覓他途……

工作中總是有著各種的煩惱,你可以詢問朋友、同事,或是主管的意見,尋求他們的協助。但是,他們也隻能提供建議而已,要去麵對問題、解決問題還得依靠你自己。

因此培養自我指導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同一位運動員教練,他必須隨時隨地觀察選手的表現,找出問題所在,設想解決的方法,並擬定一套訓練計劃。如今,你就是自己的職場教練,必須自己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突破工作的瓶頸。否則,你對工作的一切投入都毫無用處。

1998年4月,海爾在全集團範圍內掀起了向洗衣機本部住宅設施事業部衛浴分廠廠長魏小娥學習的活動,學習她“認真解決每一個問題的精神”。為了發展海爾整體衛浴設施的生產,1997年8月,33歲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學習掌握世界上最先進的整體衛浴生產技術。在學習期間,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試模期廢品率一般都在30%~60%,設備調試正常後,廢品率為2%。

“為什麼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問日本的技術人員。“100%?你覺得可能嗎?”日本人反問。從對話中,魏小娥意識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們停滯於2%。作為一個海爾人,魏小娥的標準是100%,即“要麼不幹,要幹就要爭第一”。她拚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學習時間,3周後,帶著先進的技術知識和趕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爾。

時隔半年,日本模具專家宮川先生來華訪問,見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時已是衛浴分廠的廠長。麵對著一塵不染的生產現場、操作熟練的員工和100%合格的產品,他驚呆了,反過來向徒弟請教問題。

“有幾個問題曾使我絞盡腦汁地想辦法解決,但最終沒有成功。日本衛浴產品的現場髒亂不堪,我們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難度太大了。你們是怎樣做到現場清潔的?100%的合格率是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對我們來說,2%的廢品率、5%的不良品率天經地義,你們又是怎樣提高產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簡單的回答又讓宮川先生大吃一驚。用心,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

一天,下班回家已經很晚了,吃著飯的魏小娥仍然在想著怎樣解決“毛邊”的問題。突然,她眼睛一亮:女兒正在用卷筆刀削鉛筆,鉛筆的粉末都落在一個小盒內。魏小娥豁然開朗,顧不上吃飯,在燈下畫起了圖紙。第二天,一個專門收集毛邊的“廢料盒”誕生了,壓出板材後清理下來的毛邊直接落入盒內,避免了落在工作現場或原料上,也就有效地解決了板材的黑點問題。

魏小娥緊繃的質量之弦並未因此而放鬆。試模前的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發現了一根頭發。這無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時無意間落入的。一根頭發絲就是廢品的定時炸彈,萬一混進原料中就會出現廢品。魏小娥馬上給操作工統一製作了白衣、白帽,並要求大家統一剪短發。又一個可能出現2%廢品的原因被消滅在萌芽之中。

2%的責任得到了100%的落實,2%的可能被一一杜絕。終於,100%,這個被日本人認為是“不可能”的產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試模期間,還是設備調試正常後。

在工作中,如果人們能夠像魏小娥這樣用心,也一定能成為第二個“魏小娥”。

任何人在麵對工作時,都必須想清楚一個問題:這份工作對人到底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人為什麼要做這份工?提高工作動機的關鍵在於工作對你有什麼樣的意義。如果你不去思考工作對你的意義,就不會有所成長。

事實上,工作的有趣與否,完全是個人主觀的判斷。盡管你可能不喜歡現在的這份工作,但是也不要因此而輕言辭職,你要做的是積極尋找這份工作的正麵意義。

你必須學習改變自己的視野,試著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現在的工作,包括從不同的時間點與立場,為自己的工作賦予意義。

你還需分清楚“想做的”與“應該做的”。

在決定應采取的行動時,必須分清楚哪些是你應該做的、能做的,以及想做的。實際的情況是,你想做的不一定是你應該做的或是能做的,你必須要做的卻又是你不想做的。

“人之所以失敗,並非是不努力,隻是力氣花在錯誤的地方。成天隻顧著‘想做的’事情,至於‘應該做的’卻是一件也沒做,”改變必須從“應該做的”部分開始,你必須問自己:“現在這份工作,我應該做的是什麼?”然後再循序漸進地去做“能做的”以及“想做的”部分。

在未來的職場環境中,自我指導的能力將日趨重要。正如同德國企業管理暢銷書作者萊納德·史布萊格爾所說的,21世紀是“固體”的時代,我們隻為一個組織工作,那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