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要投入更要產出(2)(1 / 3)

毫無疑問,剛剛創業時候的聯想,大家都有對事業拚命的幹勁和熱情,但是,光有幹勁和熱情,並不能保證財富增加與事業的成功。不僅如此,商場如戰場,光有善良、熱情、好心等品質,如果缺乏智慧和方法,完全可能給企事業造成巨大的損失!

當時就那麼一點點的資金,如果沒有用好,公司就可能夭折、破產!這時,隻是強調繁忙、勤奮、賣命、辛苦等,已經沒有太多的意義。

經過了這一教訓,聯想後來做事不僅越來越冷靜、踏實,而且特別重視策略、方法。聯想自從成立以後,到如今已經20年,這20年,它已經從幾個下海的知識分子的公司,變為了一家享譽海內外的高科技公司。它之所以後來有這樣大的發展,毫無疑問與這個核心理念密切相關。

以往我們經常聽到某些人講:“沒有功勞有苦勞。”勞苦固然使人感動,但在新的曆史形式下,隻有不斷創造功勞的人,才有更好的發展!

然後,你還得學會重視“市場經濟下的新敬業精神”。

在以往的時代,我們強調“老黃牛”精神。不錯,在任何時代,我們都需要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的“老黃牛”精神。但是也必須看到進入凡事講效益的現代,光像“老黃牛”那樣低頭做事是不夠的,於是,有人提出了一個“市場經濟下的敬業精神”的理念。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強調以效益為核心讓“老黃牛”插上效率和效益的翅膀,從員工的角度講,就要開始重視市場經濟情況下的發展法則:

隻有你為單位創造財富,單位才會給你財富;

隻有你為單位創造空間,單位才會給你空間;

隻有你為單位打造機會,單位才會給你機會!

為此,你就必須讓你的“投入”變成“產出”!

在我們這個時代,多的是“忙人”。他們每天在急急忙忙地做事,可到月底一盤算,卻發現自己並沒有做成幾件像樣的事情。可他們往往以一個“忙”字作為自己努力的漂亮外衣。卻沒有看到這種忙隻能是“窮忙”,沒有給自己和單位帶來效益。

做一個凡事講究結果和功勞的人吧,這樣,你才會贏得最快速的發展,並得到最大的認可與回報。

一切以追求結果為導向

不要以為你千辛萬苦完成任務就萬事大吉,我們要懂得一個道理:對結果負責,則對我們的工作的價值負責;而對任務負責,隻是對工作的程序負責,完成結果!

企業隻有依靠結果才能生存。任何一個激動人心的口號、理念和想法,如果不付諸實踐並取得成效,所有都是妄談。

環視周圍,有不少企業,它們對於每一種流行的管理方法都認真學習積極采納,可是在結果上並沒有多大改進和提高。

究其原因,它們在思想上總是有清醒地認識,可是一到了行動,就往往要打折扣。

所以,對於領導者而言,企業成敗的關鍵其實就是以“追求結果”為導向。

一個崇尚行動同時不缺理論的領導者是偉大的,是未來所需的。因為他能看到企業要的是結果,結果來自行動,而行動永遠隻有一個主題——富有成效,僅僅有行動相當於積累脂肪而非肌肉。

一個高明的領導追求結果,一個優秀的員工做任何事情時,同樣應該以“追求結果”為導向,而不要把目光局限在“完成任務”上。

有這樣一個故事:

小張、小李、小王不僅是中學同班同學,而且是大學同班同學,更是同一天進入了同一家公司。

但是他們的薪水卻大不相同:小張的月薪是5000元、小李月薪3500元、小王月薪1500元。

有一天,他們的中學老師來看望他們,得知他們薪水的差距之後,老師就去問總經理:“在學校,他們的成績都差不多呀,為什麼畢業一年就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總經理聽完老師的話,笑著對老師說:“在學校他們是學習書本知識,但在公司裏,卻是要行動,要結果。公司與學校的要求不同,員工表現也與學校的考試成績不同,薪水作為衡量的標準,就自然不同呀!”

看到老師疑惑不解地皺著眉頭,總經理對老師說:“這樣吧,我現在叫他們三人做相同的事情,你隻要看他們的表現,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總經理把這三個人同時找來,然後對他們說:“現在請你們去調查一下停泊在港口邊的船。船上毛皮的數量、價格和品質,你們都要詳細地記錄下來,並盡快給我答複。”一小時後,他們三人都回來了。

小王先做了彙報:“那個港口有一個我的舊識,我給他打了電話,他願意幫我們的忙,明天給我結果。我為了保證明天他給我結果,我準備今晚請他吃飯,請您放心,明天一定給您結果。”

接著,小李把船上的毛皮數量、品質等詳細情況給了總經理。

輪到小張的時候,他首先重複報告了毛皮數量、品質等情況,並且將船上最有價值的貨品詳細記錄了下來。然後表明,他已向總經理助理了解到總經理的目的,是要在了解了貨物的情況後與貨主談判。於是,他在回程中,又打電話向另外兩家毛皮公司詢問了相關貨的品質、價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