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知人善任的7個要訣(2)(2 / 3)

出乎同事們的意料,老劉到了銷售部門後的第一個月,什麼事情也沒做,隻是一如往常地按時下班,同事們都很納悶:“人家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位經理卻是一點兒脾氣都沒有,這是為何?”

平靜地度過了一個月後,老劉終於開始了他大刀闊斧的行動,他首先取消了業務員們單獨外出跑業務的製度,再按照他一個月來對員工員工們的了解,將他們重新分成了幾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都將各自成員的優點全部發揮出來,互相學習,彌補自身的不足。這樣一來,老劉僅僅隻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讓公司銷售部的業務足足翻了一番。可銷售部的員工隻覺得自己本身的工作量和先前一樣,沒有增加,而且突然之間扭轉了局麵,地位、薪酬足足提升了一個層級,心中自然是無比地歡喜,工作的積極性就這樣提升起來了。

其實,老劉的做法很簡單,他並沒有用什麼高明、先進的管理辦法,他做到的隻是捋順員工,讓大家將勁都朝一處使,發揮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總之,一個公司、一個部門要想健康地發展,靠的是集體力量,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項羽有“氣拔山兮力蓋世”的氣概,但是麵對千軍萬馬,他的力量就有限,最終隻能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如果一個部門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那麼,作為領導者,絕對不要猶豫,首先做到放下自己的官架子,將自己和員工們融為一體,找到問題的根源。

如何才能找到根源呢?最簡潔快速的方法就是交流。人們常說,交流是人與人相處的必經之路,再大的矛盾也能通過交流去解決。深入地交流可以了解到員工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比如,兩個性格內向的人去做一件案子,但是因為出發的角度不同,案子是南轅北轍。所以,企業領導者在劃分任務給他們的時候,就該當著他們的麵問出內心的想法,通過交流了解到彼此的觀點,之後再慢慢磨合。如此,兩個內向的人才能朝著一個方向使勁。

讓員工們勁往一處使,其實不是很難,關鍵是切入點的選擇,在一個團隊之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作用,但是作用發揮不到一起,也是徒勞無功的,所以,可以運用相互補足的方式將力量會聚,朝著一個方向運作。

第13招:信賴是連接兩顆心之間的紐帶

信賴是人與人交往的前提,而一個企業在用人的時候,也是經過多番的思索,隻有產生出信賴的橋梁,員工才會心甘情願地與企業站在同一條戰線,為企業盡心盡力地做事。

世界上永遠都沒有既要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飽的事情。任用人才的關鍵,在於對人才的信任。比如品牌效應,想要做出品牌,首先就是讓客戶們信賴。隻有產生了信賴,客戶們下次還會光顧,商品就不怕賣不出去。同樣,企業在做管理的時候,也是在經營人才,隻有與員工達成共同信賴的認知,企業才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

如果用人,卻不能對這個人予以全部的信任,處處猜忌,處處予以控製,這樣一來,被任用的人就很難開心、用心地工作,完成工作的積極性也不會很高。適當地向員工表示信賴,是確保人才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前提。

三國時,有“江東之虎”之稱的孫策在年僅十幾歲的時候,便手握千軍萬馬,橫掃江東,為東吳打下了基礎。孫策能夠在三國亂世當中運用短短數年便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這跟他對員工的信任是分不開的。

孫策對員工的信任,換來了員工的忠勇。史書上曾經記載:“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可以說,如果不是對員工的信任,孫策是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取得那麼大的成就的。

太史慈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當劉繇被孫策殺得大敗,率領殘兵敗將四處逃散的時候,孫策派員工太史慈去招納劉繇的員工。這個時候,孫策身邊所有的人都擔心太史慈借這個機會一去不複返。而孫策卻笑著說:“我了解太史慈的為人,知道他決不會這麼做的。”臨行前,孫策親自為太史慈踐行,在宴會上,孫策拉著太史慈的手,問他:“你這次去,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完成任務?”太史慈說:“不用兩個月。”果然,50多天之後,太史慈帶領浩浩蕩蕩的軍隊回到了孫策大營,那些人都是劉繇的殘軍。

人們常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將人委以重用,那就該去信任他。從孫策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員工的信任。如果一個老板不相信員工,那麼如何靠著一己之力去運營一個公司呢?像世界知名企業聯想公司,其前任執行董事柳傳誌將權力交給了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他沒有一點兒擔心,他的氣魄就是來自於信任,他相信企業會在自己選中的接班人手中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