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知人善任的7個要訣(2)(3 / 3)

曾經有人說過:“信任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信任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種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你有義務去信任另一個人,除非你能證實前一個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權受到另一個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證實不值得前一個人信任。”總而言之,隻有對一個人充分予以信任,讓員工真切地感受到領導者對他的信任,才能激發出那個人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從中獲得最大利益。

那麼,怎麼才算是對員工的充分信賴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主動拿出信賴的態度

人與人的情感是相互的,如果領導者主動拿出了信賴的態度,那麼員工感覺到後,也會盡心盡力地為企業做事,為企業付出自己的忠誠。

第二,不用權勢壓人

有一句俗語:“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擔心手底下的員工對自己不忠誠,是一個企業領導者最直接的想法,這也是企業領導者不能充分信任自己員工的根本原因。所以,對員工充分信賴“難”在思想上需要轉變。領導者不僅要牢牢記住“用人不疑”這一用人準則,同時也要懂得放權,不能牢牢地攥著手中的權力不放,這樣顯然是對員工的一種不信任。

第三,充分信賴員工,使上下級之間感情化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企業領導者認真地分析員工的心理活動,盡全力地滿足員工的各種心理需求。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對員工十分信賴,同時也將上下級的關係感情化,他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得到的是他們的忠誠,就算付出生命也心甘情願。作為當代的企業領導者,要學習劉備的用人方法,用真誠去融化他們的防備,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使得他們全心全意地為企業和自己做事。

人生的艱難,競爭的激烈,迫使每個人都要給自己加上一些虛假的“保護色”,以此來掩飾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退下這層“保護色”,這就需要領導者的信賴,要充分地信任員工的能力,相信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為企業奉獻的真誠。

第14招:兵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企業對於對於多餘的人員,需要及時排出,不排除多餘人員的話,企業就無法健康穩定地發展。

企業用人的時候,需要秉持著“不用任何一個多餘的人”的原則。不用任何一個多餘的人,對企業來說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可以保證企業的工作效率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兵不在多而在精”的企業思想越來越為企業領導人所重視。有種情況在如今的企業當中並不少見,一個工作職位,明明一個人便足以應付,卻偏偏同時安排了好幾人共同來做。這種現象,表麵上看來是企業本身的製度問題,實際上是領導者在用人上的錯誤。這種錯誤會造成企業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所以,不用多餘一個人是企業工作效率的必經之路。

第二,可以保證企業秩序井然

近些年,企業也有改革,在企業改革上,很多公司也都大力實行下崗分流的政策,削減不必要的機構和冗員,這樣的做法不但減輕了財政負擔,又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精簡裁員,也使許多企業逐漸由財政虧損轉變為贏利,各個機關和部門變得井然有序。

唐太宗李世民在用人上長期堅持“官在得人,不在員多”的原則。他數次對自己的臣子們說:“選用精明官員,雖然人少,但行政效率卻極高;如果任用那些隻知道阿諛奉承而沒有實際才能的人,數量再多,也無濟於事。”他曾經命令房玄齡對30個縣的行政區域重新進行劃分,實行精兵簡政。此外,唐太宗還親自監督精減中央機構,將中央文武官員由原先的2000多人精減到643人。

唐太宗還積極提倡讓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年輕官員取代那些體弱多病的年邁官員,成為國家處理政務的重心。正是這種用人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朝廷的行政效率,於是大唐帝國上上下下政通人和,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最為繁榮昌盛的太平盛世——“貞觀之治”。

古人似乎先知先覺,早已經總結出人多未必是好事的道理。做企業不是在做慈善,不是人多了,慈善就越大。也不是在進行拔河比賽,不是人多了力量才大。作為企業領導者,應該根據具體問題來分析需要用人的數量,不能盲目任用,不然會導致企業機構出現臃腫的局麵。

企業人多了,員工們的想法和看法也會變多,有些員工可能會因為一時邪念而對企業發展造成危害。如此的話,企業得不償失。所以,最佳方法就是企業絕不用多餘的人。

古人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就生動地表現出人多未必能夠做好事的道理。當然在精簡人員的同時,會增加剩餘人員的工作量和壓力,這時,可以根據工作量與剩餘人員協商,是增加待遇還是增加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