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激發潛能的9個關鍵(1)(3 / 3)

能力出眾、鬥誌昂揚的員工更喜歡迎接挑戰,如果領導者能不斷地提出高標準的目標,為他們提供新的成功機會,他們的潛能就會不斷地釋放,進而作出更為優秀的表現。美國一位名為克雷格的管理顧問說:“設立高期望值能為那些富有挑戰精神的賢能之士提供更多機會,這是激勵人才的關鍵。”

IT行業的元老級人物堪查爾斯·西蒙伊、史蒂夫·鮑爾默在微軟的成長曆程就是很好的例子。

1980年,西蒙伊加盟微軟公司,之前他已經在IT行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原以為自己在微軟的工作會很輕鬆,但是很快他就發現蓋茨給他的工作多麼富有挑戰——進行電子表格程序、貿易圖形顯示程序和數據庫應用程序軟件的創作。微軟提供的舞台讓西蒙伊找到了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的快感,最終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3個軟件的創作。

微軟從1981年開始開發WINDOWS操作係統,當時已經是微軟商務經理的鮑爾默挺身而出,承擔起開發的責任。蓋茨隻說,如果視窗軟件不能在1985年春前上櫃台銷售,他就要鮑爾默走人。在當時這個挑戰性的工作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鮑爾默卻體驗到了挑戰的快樂,最終他沒負蓋茨所望,1984年11月成功地把Windows3.0推向市場,不僅使自己聲望大增,還贏得了總裁的位置。

對此,蓋茨解釋道:“微軟覺得,有一套嚴格的製度,你就會做一個很規矩的人,但你的潛力發揮到70%就被限製住了,微軟要每個人都做到100%。特別是做軟件,需要人的創造力,所以微軟有一種激勵的文化,如果你現在的情況能做到70%,那公司給你資源,公司給你方向,公司給你鼓勵讓你去達到100%”。

當公司給員工的資源也夠了,給的待遇也夠了,給的獎勵也夠了,那麼員工還追求什麼呢?在微軟,這個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對員工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開展挑戰性的工作,為他們提供新的成功機會。

的確,一個真正吸引人的公司應該是一個能夠讓員工不斷挑戰自我的公司。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思想高度決定人生高度。一個人隻有不斷地挑戰,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才更積極,眼界更寬闊,進而激發內在的潛能為無限的成就,那麼,未來的高度就有可能“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被委以重任的員工在這種激勵的鼓舞下,能夠深刻地體會到領導層對他的信任和期望,能夠感受到自己晉升的可能,從而激發出強大的精神動力,不遺餘力地投入工作,從而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人人都對自己抱有較高的期待,人人都渴望更大的成功,這對企業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對於自己的員工,尤其是滿足現狀的員工,領導者要學會不斷地提高要求,給他們提供新的成功機會。當然,這裏需要掌握一定度,過度的期望則會加重員工的心理負擔,令人惶恐不安,有時還會產生反抗的心理。

第72招:優勝劣汰讓企業充滿活力

“適者生存”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同樣適用於企業員工生存、發展的金科玉律。競爭對個人和企業本身的確是慘烈的,但對於個人與企業的進化也是非常有利的。

為了增強企業的活力與競爭力,在公司內部的用人機製上,管理者需要遵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原則,及時地裁減冗員,將那些不勝任工作的員工淘汰下去。這樣一來,一方麵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另一方麵也使留下來的精英時刻有一種危機感,也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效果。

百事可樂公司是一個成功運用優勝劣汰用人法則的世界性大公司。該公司的產品行銷全球,在國際市場上長盛不衰。該公司主管韋恩·卡洛韋被問及他的公司是如何取得這一切的時候,他肯定地回答:堅持優勝劣汰的用人法則。

卡洛韋對他的員工大多數都了如指掌,他親自製定下屬各類人員的能力標準,每年至少一次和他的下屬共同評價他們的工作。如果這個下屬不符標準,也許會再給他一段時間以觀後效;如果已達到標準,就會在第二年習慣性地提高要求。經過評估,公司的工作人員一共被分為四類,采取四種對待方式。第一類,最優秀者將得到晉升;第二類,可以晉升但目前尚不能安排;第三類,需要在現有的崗位上多工作一段時間,或者需要接受專門培訓;第四類,最差者將被淘汰。

無獨有偶,日本的鬆下公司每季度都要召開一次各部門經理參加的討論會,以便了解彼此的經營成果。開會以前,公司領導會把所有部門按照完成任務的情況從高到低分別劃分為A、B、C、D四個等級。開會時,由A級部門首先報告,然後依次是B、C、D級報告。這種做法就充分利用了人們的競爭心理,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努力提高業績,因為誰也不願意排在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