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激發潛能的9個關鍵(3)(1 / 3)

對於自大型的員工來說,他們的榮辱感極強,甚至表現為受“榮”而不能受“辱”,並且他們的榮辱感往往帶有強烈的嫉妒色彩,不能正確地看待同事之間的競爭,這就要求管理者對他們加以正確引導,以防止極端情況的發生。

2.自勉型員工

對於自勉型的員工來說,其榮辱意識也比較強,大多能夠正確地看待榮辱之事,而且他們一般能夠自覺地督促自己近榮遠辱,是非常適合開展競爭激烈法的群體,這時隻需要管理者稍加引導就可以了。

3.自卑型員工

自卑型的員工,大多對自己沒有信心,妄自菲薄,情緒低落,這樣就不能深刻地體會榮辱的意義,進而影響到激勵效果,對此管理者必須通過教育、啟發等各種辦法來激發其自尊心,尤其是要引導其認識自身的能力和價值。

強化榮辱意識還必須明確榮辱的標準。究竟何為“榮”,何為“辱”,管理者應當讓員工有—個明確的認識。在現實中,榮辱的區分確實存在問題。比如說,有的人把弄虛作假當成一種能力,而有的人則對此嗤之以鼻;有的人把直言直語看做是無能的表現,而有的人則認為這是忠誠老實的反映。所以,管理者應當讓員工分清正確的榮辱界線,這樣才能保證競爭機製的有效性和正確方向。

此外,強化榮辱意識還必須使其在工作過程中具體地表現出來。管理者可以在平時的工作中通過一些獎勵先進者、批評落後者的活動,讓員工們看到:進者榮,退者辱;先者榮,後者辱;正者榮,邪者辱,這樣他們的榮辱意識就能得到增強了,其進取之心也必然會得到增強。

第76招:“經營即教育”,加強對技能的培訓

每位領導都希望能學習更多的技能,員工也不例外,他們總是期望和考慮公司給自己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進步空間。

企業經營的目的是什麼?相信絕大多數的領導者會給出這樣的答案——“賺錢”,即讓企業正常發展壯大,然後獲利。這種說法並沒有錯,但是領導者若一味地依照這一目標經營企業,那麼是很難激發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的,也是很難留住人才的。

因此,領導者要想提高員工的競爭力,並將他們的力量有效地凝聚起來,要使他們更好地為企業服務,最好的辦法是樹立“經營即教育”的觀念,對員工進行一定的教育和培訓,支持員工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培訓能讓員工覺得自己是有用之才,更是有效的溝通方法,能使得員工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和老板的經營理念達成一致,進而實現員工利益和企業利益的統一。

“幫助別人發揮他的潛力,一方麵是我們道義上的責任,另一方麵對我們的業務也很有幫助。”強生威爾的CE0史代爾說,“人生應該有抱負,充滿學習欲的人是欣欣向榮的,他們是快樂的人,他們也必定是好員工。充滿學習欲的人有進取心,有想象力,一家公司如果有很多這種員工,這家公司一定不會打瞌睡。”海爾的張瑞敏曾對他的管理人員這樣說過:“員工剛進入公司素質不高,不是你們的錯,但一段時間後,員工的素質還是不高,就肯定是你們的錯”,可見,對員工的培訓是多麼重要。

有些領導者也不是沒想過要對員工進行培訓,但是培訓就得有投入,他們會存在這樣一種疑問:企業注重了培訓,更多地投入培訓管理,那麼員工會不會“學有所成”離開自己的企業,如果員工離開的話,這豈不是給企業造成了浪費?這確實是一個比較矛盾的問題,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員工的專業技術水平提高了,才能夠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如果僅僅是怕他提高了跳槽,那說明這個企業自己就沒有底氣,自己的基礎就差,這種公司留下來也沒意思。而且,這樣做會造成惡性循環:員工愈是能力不足,這樣的管理愈是失敗。

基於此,如果你認為企業裏的每個人都應該發揮他最大的潛力,來使企業繁榮發展,那麼,適當的訓練是絕對必要的。具體說來,就是為企業內部的員工提供各種大量、靈活的培訓方式,增加員工的學習機會,讓他們更有效地提高自身能力與素質,從而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一份工作除了能夠養家糊口外,還能促進個人成長,這是讓員工倍受鼓舞,並且終生受益的,而且這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可見,企業培訓是一項有意義而又實實在在的工作,對於激發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培養企業的團隊精神大有裨益,而這種團隊精神正是企業的管理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