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負責人在大會上說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領導一邊認真地聽,一邊讚許地點頭,覺得他的解決方案很好,也很全麵,很快地投入討論當中。負責人見到這種情況,心中的壓力便慢慢散開了。在大會之後,負責人見到領導,還是會覺得很不好意思,沒想到領導就像忘記了這件事情一樣,主動過來跟他說道:“這個周末有空嗎?”
看到領導臉上無盡的期盼神情,負責人樂了起來,說道:“你是不是又想將大家聚在一塊兒,出去玩玩?”負責人又恢複了以往的工作熱情。
對於案例中的領導者,可以用“寬容”、“仁慈”來形容,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領導者沒有一口咬著失誤不放,或者是針對負責人犯下過失的行為進行嚴厲指責,他首先做的就是想著補救方案。領導者“對事不對人”的方法得到了員工盡心盡力地工作。
有時候,領導者可能真的壓抑不住內心的火氣,對著員工一頓發泄,但需要記住的是,火氣應該朝著事情去發泄,而不是對著員工去發泄,不能因為員工的過失而扯上尊嚴、人格、個人行為等問題,“對人不對事”地責罰,最終會使上下級不同心,出現隔閡,為公司的發展埋下地雷。那麼,上級應該怎樣做到對事不對人呢?
第一,分清行為問題和自身問題
訓導員工,應該指責員工的行為,而不是員工自身的問題。比如,一個員工在上班的時候常常遲到,那麼隻應該指責他的行為造成了問題,影響了整個企業的工作效率,而不應該隻是指責這個人自身的問題,不該說出“不負責任”或者“自私自利”的話。領導者要處罰的話,也隻能處罰他違反規章製度的行為。
第二,用溝通去化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訓導應該對事不對人”,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真正實行起來可就難了。哲學裏提到,所有的事物都是矛盾的,那麼處理問題的時候就該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對自己的最終做法不負責任。企業領導要為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負責,不要等到事情過後才後悔,那樣也於事無補。員工犯下錯誤,肯定是無心的,有誰希望自己的工作生涯上出現汙點呢?企業領導應該把錯誤看做一種經驗,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下回遇上類似的問題,員工們就能輕鬆解決了。
同時,也要用交流去化解彼此的矛盾,在訓導過後,不能讓員工內心產生隔閡,帶著情緒做事,那樣隻會越做越糟,事倍功半。
第三,做到就事論事,不牽扯他人
領導者要懂得幫助員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改正錯誤的方式,做好思想工作,不應該因為員工一時的失誤就去翻舊賬。這種翻舊賬的行為,隻會傷到員工的自尊心,也是領導者的一大忌諱。同時,也要考慮到員工的自尊心,再怎麼批評員工,都不要說到傷害他們自尊心的字眼。再次就是不要牽扯上他人。現代企業都是分為部門和小組辦事,出現問題通常都是“連坐罪”,這對付出努力和艱辛的員工是不公平的,會對員工的積極性造成打擊,影響日後辦事效率。
第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企業領導者在訓導員工時,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表明訓導的目的。如果員工真的無能,訓導就可能起不了實質的作用。比如,一個員工因為忘記定好鬧鍾而遲到,企業領導者這個時候就可以進行訓誡。但如果遲到的原因是因為上班路上地鐵突然壞了,這個時候批評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種事情,不是一個人可以控製的。
第88招:掌握對方心理,說話要因人而異
說話需要因人而異,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如此,說出的話對方才會欣然接受,你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也是批評或者給他人提出建議的一種技巧。
話就是說給對方聽的,至於說得好不好,結果會怎樣,不僅要看說出的話是否恰當,而且也要看是否把握住了對方的心理,做到因人而異。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性格分為多種類型,但大體說來,可分為內向和外向兩種。性格外向的人比較開朗、活潑、善於交流,對他人提出的批評或者意見也會毫無怨言地接受,不會因為一點兒小小的批評而耿耿於懷;而性格內向的人喜歡安靜,處世會三思而後行,對事情比較敏感,尤其是受到他人批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