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看了才明白,笑著說:“不想耳都病聾了!”又用手指指口,侍女即給他喝湯。他用口去飲,又灑了滿床,噎了一番,才說:“我老了,病得又如此沉重,怕活不了幾天了。我的兩個孩子又不成才,望先生訓導他們,如果見了曹大將軍,千萬請他照顧!”說完又倒在床上,喘息起來。
李勝拜辭回去,將情況報告給曹爽,曹爽大喜,說:“此老若死,我就可以放心了。”從此對司馬懿不加防範。
司馬懿見李勝走了,就起身告訴兩個兒子說:“從此曹爽對我真的放心了,隻等他出城打獵的時候,再給點厲害讓他嚐嚐。”不久,曹爽護駕,陪同明帝拜謁祖先。司馬懿立即召集昔日的部下,率領家將,占領了武器庫,威脅太後,削除曹爽羽翼。然後又騙曹爽,說隻要交出兵權,並不加害他。等局勢穩定了,就把曹爽及其黨羽統統處斬,掌握了魏朝軍政大權。
能夠做到“明知故昧”,絕非易事,如果沒有高度涵養,是斷乎不行的。古人有“罵如不聞”、“看如不見”的涵養,既避免了是非,又更利於成功。
裝糊塗在夫妻相處上亦很重要。夫妻雙方可能都會有那麼點小隱私,並無傷大局。雙方不要互揭對方的短處,不要捅破夫妻各有的那點“小秘密”。尤其是丈夫,心胸開闊些,寬容大度些,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如果發生意見不一致,爭論一陣,見不出高低,便不必再爭論了。沒有多少原則性的大是大非,何必非爭個清楚明白呢?你知道自己的意見正確,對方同樣認為自己正確,這樣,就應當裝糊塗,讓爭論在和平的氣氛中結束。夫妻如此,朋友也是如此。
裴化行弱兵欺敵
把自己的優勢藏起來,充分展示自己的短處、弱點,而使對手上當,放鬆警戒,這也是以裝糊塗來迷惑對方,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
隋朝大將賀若弼準備攻取京口(今鎮江),先以老馬多不好使喚為借口,買陳國船然後藏起來,又買破船五六十艘,放在港中。陳國人窺見這些破船,就認為中原沒有好船。賀若弼又命令沿江巡防的軍隊交接班時,都必須集中到廣陵(今揚州),並在廣陵大列旗幟,曠野支帳。
陳國人以為隋國的大軍開來了,立即派出軍隊,做好戰鬥準備。過後知道並無此事,原來是江防人員交接班,就不再戒備了。
這時賀若弼又沿江漁獵,人馬喧噪,聲勢不小,陳國人以為對方是在打魚,仍無動於衷。等到賀若弼的軍隊渡過了長江,陳國人還始終沒有察覺。
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大總管裴行儉討伐突厥。開始幾次朝廷派人送的餉糧都被敵人半路劫走。行儉大怒,心生一計,就偽裝300輛糧車,每輛車內埋伏壯士五人,各帶長刀和勁弩。300輛車都用老弱的兵駕著,又暗派精兵跟蹤在後,車行不久,突厥兵果然前來搶糧,老弱的士兵假裝逃生。於是突厥兵就把車趕到水草邊,解鞍牧馬。當他們正要從車中取糧食,壯士們突然從車中躍起,向敵兵衝殺。跟蹤在後的精兵也衝殺上來。突厥兵幾乎被全部消滅。從此以後,突厥兵再不敢劫奪糧車了。
“匿壯顯弱”,需要很大的忍耐力,爭強好勝者是絕對做不到的。
這要先丟臉、先失敗,經過一番痛苦的忍耐,而達到最後的成功。
晉軍詐敗勝楚軍
公元前632年(周襄公二十年),晉楚之間進行了一場春秋時期規模最大的戰爭——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剛一開始,楚國的右軍就與晉國的下軍打了起來。剛殺了幾個回合,晉軍就招架不住,紛紛掉頭逃跑。
楚國的右軍由子上統帥。陳蔡兩國的軍隊在前,楚國的軍隊在後。陳蔡的軍隊見晉軍敗退,都奮力向前追趕。正追趕間,就聽得一聲鑼響,一隊戰車不知從哪裏衝殺了出來,全都驚嚇得亂跑亂跳,四處潰逃。那驚叫著的戰馬,帶著戰車往回狂奔,反將楚將門勃的後隊給衝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