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周瑜與曹仁鬥得不可開交時,諸葛亮卻隔岸觀火,暗中謀算,計取了南郡,捉到了曹仁掌管兵符的將官。諸葛亮用曹仁的兵符,詐調荊州守城兵馬前來救曹仁,張飛趁機襲取了荊州;諸葛亮又差人持兵符到襄陽,詐稱曹仁求救,守城軍士不知是計,關羽沒費吹灰之力又乘機拿下了襄陽。
魏、蜀、吳三國鼎立,相互攻伐,勝敗相繼。上例中,諸葛亮一石雙鳥,占盡漁利,周瑜則謀算不如他人,敵國相爭,自危意識不強。
人生在世,安危平常,不可不多一點思量。
任何事物都存在好與壞兩個方麵,居安時要思危,得意時要準備失意,得利時要想想禍害是否相依,一日三省自心。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事、皆是這樣,如果你一心想著占有,一心想著去損害別人,那麼其結果你一定會被另一個別人所損害,所報應。
淡泊知足並非就是消極避世或與世無爭,老子的知足常樂思想包含了審慎的處世哲學。老子說:一個人隻要做到仁慈、勤儉、不為天下先,就可以成為勇敢、富有和有地位的人,因為,仁慈才能勇敢;勤儉方能廣博;不敢為天下先,才能“成器長”。那麼,做人做事應遵循什麼樣的準則呢?這個準則似乎有,似乎又沒有。永遠不要貪心十足地急功近利,這可能就是非準則的準則了。從從容容、平平淡淡的人生,往往才最真、最長久。
臨江駝鹿
從前,臨江地方有一個人愛好打獵。有一次,他進山裏去打獵,偶然發現了一個駝鹿穴,老鹿可能是覓食去了,隻剩下一隻毛都還沒長齊的小鹿仔。這個人很是憐愛這頭小駝鹿,就將它抱起來,帶回家裏去飼養。
這人抱著小駝鹿剛一走進家門,家裏養的一群狗就一邊搖著尾巴一邊流著涎水跑過來,以為小駝鹿是主人帶給它們的食物,不顧小駝鹿還在主人懷裏,就躍躍欲試地伸出爪子去碰它。主人很生氣,大聲地嗬斥它們:“畜生,還不快滾開!”又踢了狗幾腳,它們這才悻悻地躲遠了。
這群狗如此對小駝鹿垂涎三尺,主人不禁很擔心小駝鹿會遭它們的毒手,於是就天天抱著小駝鹿到狗跟前去,讓狗慢慢熟悉它、親近它,讓它們之間建立起感情,到後來又把它們放在一塊兒玩耍,教狗要愛護小駝鹿,不準去驚動它、騷擾它。
這群狗明白主人的意思是要保護小駝鹿的安全,也就都按照主人的心意去做,聽從主人的安排,和小駝鹿很是親熱,也不再嚇唬它。小駝鹿慢慢地長大了,因為和狗處得久了,竟然忘記了狗是鹿的敵人,反而確信狗是自己的好朋友,成天和狗一塊兒互相舔舐,翻滾嬉戲,碰撞追逐,玩得十分開心,和狗也一天比一天親熱。
而這群狗因為想討好主人,又怕主人的責罰,也就一直遷就小駝鹿,陪著它玩耍;但還是改不了它們的本性,常常暗地裏瞧著小駝鹿,垂涎三尺。
過了幾年,小駝鹿長成了大駝鹿。有一次它出門去,碰到別人家的一群狗,可高興了,以為遇到了好朋友,趕快跑過去和它們嬉戲。
這群狗見這隻駝鹿竟如此大膽,感到又奇怪又生氣,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衝上來又撕又咬,一會兒工夫就把駝鹿吃了個精光,血淋淋的屍骨就這樣被棄置在道路上。隻可惜駝鹿到死也不明白一向和氣的狗為什麼要吃它。
自家的狗不敢碰駝鹿,是因為畏懼主人的威懾,並不是因為駝鹿本身有多厲害,而別家的狗沒有了這個威懾,自然就不買駝鹿的賬了。駝鹿不明白這一點,落得個可悲的下場。人如果借助外部力量獲得了地位和利益後,一定要謹慎從事,不要盲目高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