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被美國人稱為“汽車之父”。1913年,他率先采用流水線組裝汽車,第一次實現了10秒鍾組裝一部汽車的神話。幾年後民用汽車的價格降低了一半,小轎車不再是富豪的專屬。福特的思想對全世界的製造業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今天,大到一架飛機,小到一包糖果,都可以在流水線上生產。福特汽車公司初具規模後,有一次,福特在高層會議中建議改進現有的裝配線,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這個提議遭到很多人反對:有人覺得改進裝配線,既要投資購買機器,又得重新培訓工人,風險太大了;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公司的生產能力已經夠強,效益也很好,沒必要花力氣去提高效率。
聽完大家的意見,福特舉起桌上的玻璃杯問:“你們看到了什麼?”有人擔憂地說:“半杯水被喝了,杯子空了一半。”“別擔心,”有人樂觀地說,“杯子裏還有一半水,渴了還有半杯水可喝。”“和你們不同,我看到杯子容積是水的2倍。”福特說,“這裏的水用個一半大小的杯子就能盛下。用一隻大杯子做一隻小杯子能做到的事,是對資源的浪費,是低效率。現在,生產線上的員工們就像這個大杯子,有一半的潛力沒有發揮出來。我要做的是換個小杯子,然後我們就可以用大杯子來盛更多、更好的東西了!”人生也是一樣,如果環境給你一隻大杯子,請不要隻用它來裝半杯水;如果你的天賦是隻大杯子,請不要把它當小杯子來用。聰明人懂得百分百利用自己擁有的一切。
認清自我,就能發揮自己的潛力,否則盡是模仿別人,最終也隻落得“自我”的名分而已。
孔子論智者
自己就是自己,就算是居住在百億個人群中間,我還是我。這包含了我的自尊、包含了一份自信。這種認識,也是為繁榮社會所必須抱持的態度。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路、子貢、顏淵三人與孔子討論“何謂智者”。
首先,子路說:“智者,乃使人知己。”也就是說,世上有許多人總在埋怨別人不了解自己,因此能使別人來了解自己,就稱得上智。
孔子聽了,隻是微微一笑。
接著,子貢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說:“智者,知人之事。”即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價值、性格及才能,能夠做到如此地步,才算得上是智。
孔子聽了,認為把這種“知人”的人稱為“士”就可以了,但還稱不上士君子。當然,子貢的回答已比子路更進了一步。
最後,顏淵——孔子的得意門生——起身直言:“智者,乃知己。”孔子聽了顏淵的回答,很是滿意,極其欣喜,稱讚道:“正如你所言,這種人稱得上是‘士君子’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早已為人熟知的孫子的名言。然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卻是不容易的。
知彼,就必須越過很多客觀障礙去了解對方的情況,當然不甚容易。所以在戰爭中,情報是十分重要的,雙方都無不費盡精力地去刺探對方的情報,同時又千方百計地保守己方的情報,有時一個情報的泄露就會導致慘重的失敗。
知己,看似一件並不難的事,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比知彼要難。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要了解自己很難,要戰勝自己就更難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特別容易被一些假象迷惑,而出於本能也特別不願正視自己的某些弱點,加之金錢、地位、權力又常常容易讓人膨脹,飄飄然之後更是無法看清真正的自我。因此,了解自己的障礙更大一些。
蘇格拉底有句名言:“要了解自己。”這句話與顏淵的“智者乃知己”不謀而合。老子也曾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說知人隻是智者應有的智慧,真正的明達之士必先知己。一般人總自以為非常了解別人而指東論西,正如觀棋的人,議論總是特別多,而一關涉到自己,就如同高聳於夜空的燈,隻能照射遠方,卻看不清自身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