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原料缺乏的國家,今天它所取得的經濟成就雖然主要依靠的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力量,但家庭教育與職業引導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
德國提倡的口號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因為孩子是一個活潑的完整的人。德國兒童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責任歸之於父母,認為青少年階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德國憲法明文規定:教養兒童是父母的自然權利和義務,政府對孩子教育站在輔助的立場上,真正擔任教育責任的是父母。
德國80%以上的孩子對自己的印象頗好,特別是他們感激父母在人格、修養方麵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們欣賞的共同特征可概括為:勤奮、認真、按計劃辦事、言而有信並值得信賴。
盡管德國家庭普遍較富裕,但孩子們從小就養成了相對獨立的習慣。與東方的孩子相比,他們較少有依賴他人的意識。大部分孩子在中學階段就有打工掙錢的經曆,特別是在假期。中學畢業或到一定的年齡後,孩子們會在父母的指導和自己的選擇下離開家庭或家鄉到外麵去開創自己的生活道路。
父母們在家教中十分注意孩子成長關鍵時期的指導。
1.孩子出生後,父母便給孩子一個銀行賬戶(在德國5馬克即可開一賬戶)。為的是讓孩子從小就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財以便懂事後有計劃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錢和打工錢。
2.為陶冶情操,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特別是手工活動,如家庭布置、花園布局以及機器維修。
3.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遇到的個人問題和煩惱增多,父母注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既說出自己的觀點,又盡量去理解孩子。
4.在擇業問題上,尊重孩子意願並加以適當引導,確保孩子有一個自己喜愛的職業。
自我管理從小做起
D德國中小學教育特色與借鑒eguozhongxiaoxuejiaoyuteseyujiejian
R第七章讓孩子做完整的人——德國的家庭教育anghaizizuowanzhengderendeguodejiatingjiaoyu
德國家庭普遍比較富裕,但德國父母從不因此而嬌縱孩子,他們非常注意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精神,從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事情,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了相對獨立、不依賴他人的習慣。德國的法律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裏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大部分孩子在中學階段就有打工掙錢的經曆,特別是在假期、中學畢業或到一定的年齡後,孩子會在父母的指導和自己的選擇下,離開家庭到外麵去開創自己的生活道路。
德國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後,便給孩子開一個銀行賬戶,為的是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管理自己的錢財,培養其理財能力,以便孩子懂事後能有計劃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錢。父母認為,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教會他如何使用錢,這是一種素質,它關係到人一生中的發展和幸福。同時,理財能力是孩子將來在生活和事業上必須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這種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少兒階段就開始進行,做得愈早,效果愈佳,否則將會非常被動。在教育過程中,父母讓孩子學會節儉,認識每樣東西的價值,還教育孩子在金錢麵前要保持自尊,遵從不出賣自己的原則,同時也要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從而使孩子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德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對兒童零花錢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79%的德國兒童零花錢有節餘,平均每人的儲蓄額為750歐元,這主要歸功於家長對孩子進行的理財指導。調查發現,大約71%的兒童有固定零花錢。平均下來,一個德國兒童每周除了從父母那裏獲得2.85歐元外,還可從爺爺奶奶等人那裏得到近3歐元。過生日和聖誕節時,他們還可以收獲一筆。合計下來,6至12歲的德國兒童每年平均能有254歐元(約2600元人民幣)的零花錢。盡管零花錢不少,但孩子們大多有具體的儲蓄計劃和目標。40%的男孩省錢買電腦和軟件遊戲;17%的兒童稱自己省錢是為了買玩具;15%的孩子勒緊褲腰帶準備買手機;另外18%誌向遠大,稱他們省錢是要買汽車、摩托和輕騎。
絕大多數德國家長認為,給孩子零花錢是必要的。第一,通過花零花錢,孩子可以對交易形成基本的認識。第二,孩子可以學會自己拿主意。因為零花錢是有限的,而想要的東西很多,孩子從取舍中學會思考,變得有主見。第三,孩子通過處理零花錢能學會製定計劃。
德國家長們關於孩子零花錢很有一套理論。他們通常定期守時地把零花錢交給孩子,既給孩子一種“守信用”的印象,又方便孩子安排理財計劃。無論孩子是否聽話乖巧,都有權得到零花錢,家長並不把零花錢當作獎懲手段。家長們基本上讓孩子自主決定怎麼花錢,但有一個前提,就是所買的東西必須不是危險或是不健康的(比如小刀、香煙等),畢竟孩子年紀尚小,這些約束是必須的。在零花錢的金額上,隻要年齡差不多,不論男孩女孩,待遇都是相同的,這也是為孩子樹立平等觀念的好機會。此外,很多家長還鼓勵孩子在銀行開設賬戶,讓自己的孩子和親戚朋友的孩子進行儲蓄競賽。
德國人天性嚴謹,家長說給多少零花錢就給多少,如果孩子過早花完,就算追在大人屁股後麵來討要也沒用。因為這是違反約定的行為。父母還會和孩子交談,看看為什麼會這樣,然後一起商量今後如何避免。另外,孩子畢竟是孩子,零花錢金額要適當,德國教育專家還為此專門為家長們製定了一個參考標準。
德國教育專家還提醒家長教會孩子正確區分願望和需求。願望是指通過廣告和其他兒童的炫耀所產生的對某一物品的渴求。而需求指的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比如說:我近視,我需要一副眼鏡,這是需求。但如果我要一副昂貴的鏡架,那就是願望。家長在給孩子購買物品的時候一定要幫助孩子正確領會這一區別,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是莫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