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能力領域,強調教師要從事教育工作

在這能力領域,教師需要擁有的能力之一是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社會與文化生活條件,以便在學校內部去影響其個人發展。對應這個能力,《標準》也提出了在大學學習階段以及實踐學習階段分別需要達到的能力指標。例如:1)大學學習階段,師範畢業生要掌握有關兒童發展與社會化教育、社會學與心理學理論;2)認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受到的一些挫折,了解教育學上的一些幫助和預防措施;3)了解影響教學和教育過程的跨文化因素;4)了解性別差異對教學和教育過程的影響。在實踐學習階段,實習生應該認清學生所受的歧視或挫折,並從教育學角度施以幫助與預防措施;學會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支持;關注各個學習小組的文化與社會多樣性。

在這能力領域,教師還需要擁有的第二項能力是:教師要向學生傳授一定的價值觀與人生準則,並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判斷和自主行為能力。對應這個能力《標準》也提出了在大學學習階段以及實踐學習階段分別需要達到的能力指標。例如:1)大學學習階段,師範生應該了解有關民主性價值與準則的知識,並能反思性地傳授給學生;2)了解如何促進學生形成價值意識與態度,如何培養學生自我決斷的行為能力;3)了解如何幫助學生去應對可能有的危機狀態,如何做出決策。在實踐學習階段,他們應該能夠反思相應的價值態度和行為;訓練學生逐步形成有自我負責意識的判斷和行為能力;能建設性地應用教學方法處理學生間的衝突。

3.評價能力領域,強調教師合理而負責地從事評價與谘詢活動

在這能力領域,教師需要擁有的能力之一是:教師會診斷學生的學習條件與學習過程,從而有目的地鼓勵學生並為他們及其家長提供谘詢。對應這個能力《標準》也提出了在大學學習階段以及實踐學習階段分別需要達到的能力指標。例如:1)大學學習階段,師範畢業生能夠了解影響教與學的各種不同的學習條件,以及如何在教學中實施相關條件;2)認識天才兒童與學習有障礙學生的各種表現;3)了解評價學習過程的理論基礎;4)了解谘詢學生與家長的原則與方案。在實踐學習階段,實習生應了解學生的發展狀況、學習潛能、學習障礙或學習進步;了解天才兒童的特質,以及促進他們發展的各種支持性措施;能夠合理使用各種不同的谘詢模式,區分谘詢與評價的不同作用;學會與同事合作開展谘詢,與其他機構合作實施相應的谘詢活動。

在這能力領域,教師需要擁有的能力之二是:教師能夠依據明確的評價標準去領會學生的表現。對應這個能力《標準》也提出了在大學學習階段以及實踐學習階段分別需要達到的能力指標。例如:1)大學學習階段,師範畢業生了解各種不同的成績評價方式,並且認識應用這些方式的利與弊;2)了解各種不同的與成績評價相關的體係,並能權衡這些體係;3)了解成績評價的反饋原則。在實踐學習階段,實習生要會依照標準設計相應的評價問題,且能依據被試的特點敘述相應的問題;會根據教學情境合理選擇並使用評價模式與評價措施;能與同事共同梳理評價的基本原則;會用評價成績反思各自的教學活動,並加以完善。

4.創新能力領域,強調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這能力領域,教師需要擁有的能力之一是:教師要認識到對教師職業的特殊要求,能將職業理解為是負有特別責任與義務的公職。對應這個能力《標準》也提出了在大學學習階段以及實踐學習階段分別需要達到的能力指標。例如:1)大學學習階段,師範畢業生應了解教育製度的基礎與結構,以及作為組織的學校的結構;2)了解活動實施的理性條件(例如需要遵守的教育基本法則、學校法則);3)反思與個人職業相關的價值觀以及態度;4)了解關於心理壓力與工作倦怠等研究的主要成果。在實踐學習階段,實習生要學會坦然麵對壓力,有目標並且合理地使用工作時間與工作資源;會應用同伴互助谘詢模式,以緩解工作壓力,從而完善各自的教學設計任務。

在這能力領域,教師需要擁有的另一種能力是:認識教師重要的職業任務之一是需要終身學習。對應這個能力《標準》也提出了在大學學習階段以及實踐學習階段分別需要達到的能力指標。例如:1)大學學習階段,師範畢業生要了解評價自我和評價他人的各種方法;2)掌握有關評價的各種教育研究成果;3)了解學校的組織機製與合作機製。在實踐學習階段,實習生能夠反思各自的職業經驗與能力,反思各自的職業發展曆程,從中獲得啟發;會結合自己的教學活動經驗,有效利用教育研究成果;學會向自己以及他人傾訴各自的工作狀況以及結果;會給出反饋並利用他人的反饋,以優化自己的教育工作;了解並利用給教師的各種可能的支持手段;充分利用正式與非正式的、個性化的與集體的培訓機會。

這是一個麵向德國各聯邦州的教師教育標準,它考慮到了各個聯邦州學校法中所描述的教育、教學目標。目前德國相關教育機構以及高等院校中的教師教育研究機構,與中小學教師共同解讀該教師教育標準,設法對照這些能力指標,完善從師範教育到教師職後培訓的一係列課程設置,從而保證全聯邦教師培養與培訓的質量,也就保證全德國學校的質量。

德國教師的精神魅力

德國教師從與孩子進行精神上的對話;作點亮燈塔的人;沒有差生的概念;注重主體性培養;讓孩子成為和諧平衡的個體;重視家長、學校與社會的合作等七方麵來展現德國教師的精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