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堅實性原則

所謂堅實性原則,就是要求教學要保證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和鞏固性原則相同,堅實性也要求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基礎上進行教學,使學生獲得新的知識。第斯多惠反對學習不求甚解,粗枝大葉;同時,他也反對向學生全麵灌輸,認為這樣做不僅不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反而會加重他們的記憶負擔,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為了使學生紮紮實實地學習,教學必須具有連貫性,將新舊知識聯係起來;必須使學生學習最必需的、最本質的東西;必須經常複習已學過的東西,使之保持在記憶之中,並能在需要時靈活地加以運用。

依據上述教學原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選擇正確的方法。第斯多惠指出,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必須考慮到兩個因素,即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學科性質。也就是說,教學要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科特點,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第斯多惠把教學方法分為兩種:學術的方法和基本的方法。學術的教學方法是教師一言堂,從最基本的原理開始,循序講授學科內容。基本的教學方法則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發現知識,因此,這種方法也稱為發展性的教學方法或啟發式教學。第斯多惠反對學術式的方法,認為它不符合兒童的天性,教學過程機械呆板,學生的學習缺乏活力,不利於兒童智力的發展。在他看來,啟發式的教學法才是教師應當選擇的惟一正確方法。它使學生在對話式的教學中掌握知識,在發現中培養能力。第斯多惠認為“不稱職的教師強迫學生接受真知,一個優秀的教師則教學生主動尋求真知。”各級教師都應采用這種方法。

三、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第斯多惠一生主要從事師範教育工作,長期擔任師範學校校長並親自授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這一領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德國教師培養指南》一書中,他對教師的任務、條件等提出了許多要求。

關於教師的任務,第斯多惠認為,教師的迫切任務在於通過培養人來促進人類的發展,引導他人走正確的道路,激發人們追求真善美,發展人們的素質和能力。要完成教育人這一神聖使命,教師必須在各方麵完善和提高自己。根據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第斯多惠對教師提出了如下幾個要求。

1.教師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

第斯多惠認為,教師不僅要教育別人,而且要教育自己,自我教育的意義更加重大。一個人不教育好自己,就不可能去教育別人;學生所受的教育和教養程度,取決於教師所受的教育和教養程度。學校是兒童受教育的場所,也是教師接受教育的地方;教師要通過一切環境和活動來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教師的終身任務。因此,教師必須具備優秀品質,精通所教的學科,熟悉相關的學科,加強文化修養,同時,教師也應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

2.教師必須精力充沛,意誌堅定

第斯多惠認為,教師的精神狀態直接影響到學生。教師生氣勃勃,學生就會群情激昂。教學要生動,要吸引學生,教師就必須做到生動活潑。教學的藝術在於鼓舞士氣,喚起學生的激情。第斯多惠認為“隻有性格堅強、果斷的人才會知情達理,懂得要什麼,為什麼要,用什麼方法來鍛煉意誌,隻有這種性格的人才會培養出性格堅強和果斷的人來。”

3.教師必須使自己的教學引人入勝

第斯多惠認為,教學如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育也就因此而中止。教師隻有激發學生高尚、純潔的興趣,才能使學生趨向真善美,刻苦學習高深的學科。教學要引人入勝,教師首先要生動活潑,要注意講課的形式和風格,教學方法要變化多樣;教師要精神飽滿,使學生處於興奮狀態;教師要熱愛所教的學科,並用這種愛感染學生。

4.教師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第斯多惠反對學術式的教學方法,不讚成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聽,認為這樣做不利於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他要求教師耐心細致地注意學生的發音、語調和敘述,盡可能多地給兒童說話的機會,讓他們學會用清晰、嚴密的語言敘述所學內容。隻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四、教師要進行自我教育

在《德國教師培養指南》一書中,第斯多惠提出了作為一名教師所應有的品質,如熱愛教育,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具有堅強意誌等。但他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必須自我完善、不斷學習、探究。而讀書無疑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1.教師為什麼要讀書?

教師是已經具備一定教育基礎的群體,為什麼還有必要讀書呢?這是和第斯多惠的教育觀分不開的。第斯多惠認為“人的固有本質就是人的主動性,一切人性、自由精神及其他特性,都從這一主動性出發;一切創作、思維、注意力、感受;所有的克己、談話、行動,以及所有的自由運動和手勢都以主動性為核心力量。”教育的目的就是喚起人的主動性,引導人主動的追求真、善、美的和諧。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喚醒學生的本能,讓學生主動地、自由地學習和發展。教師要達到這一目的,則要求教師本身是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個體。因為一個教師與其說是用本身的知識去影響人,不如說是用自己的思想、行動來培養人。而正如一個一貧如洗的人對別人絕不可能慷慨解囊一樣,凡是不能自我發展、自我培養、自我教育的人,同樣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教師隻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別人,教師隻有誠心誠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誠心誠意地教育學生。不但如此,第斯多惠還認為“精神傳播精神……教育者的努力也會在學生中引起同樣的傳播效果”。當然教師自我教育和完善的方式可以很多,但是讀書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

2.教師讀書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

讀書對教師的自我完善至關重要,但是,作為教師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讀書呢,是為讀而讀,還是探究式的讀;僅僅為了備課而讀,還是為著自己的精神需求而讀;是完全的吸收式的讀,還是消化與創造的結合呢?第斯多惠認為,教師要有熱愛真理之心,同時對真理要有自己的理解。對真理隻有熱愛是不夠的,因為“真理絕不是飄浮在地球的表麵,人們決不能輕而易舉地占有它;同時真理也不是限製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是保存在一個匣子裏,好像隻要搶占了匣子的鑰匙便可以萬事大吉;真理也不是從活人的嘴裏,書本上以及敘述真理的文章中翻出真正的純粹的聲音,好像什麼時候要拆封就拆封,要理解就理解,要陳列就陳列。”因此讀書是為了探求真理,在讀書過程中教師應該樹立懷疑的精神,區分並檢驗真理。要有獨立意識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把真理真正的占為己有。“凡是不來自自身、不產生於自身的精神,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人要想變聰明,隻有用自己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