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悶氣有損健康
愛生悶氣不好,生悶氣的人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會生活的人都懂得自我解脫。而愛生悶氣的人則不然,而把無用怨恨和遺憾留在自己的思緒裏,不能擺脫心中的煩惱,這不是在自我折磨嗎?
在大多數人看來,發脾氣一般都是有傷大雅的事情。但是,最近美國科學家所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當人感到氣憤而想發脾氣時,如果能夠及時宣泄出來,會有利於自己的身體,也會給長壽帶來機會。
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那些不願意宣泄自己不滿情緒或喜歡抑製憤怒的人容易縮短自己的壽命。研究結果還顯示,那些活得長的研究對象基本上都屬於“有脾氣則發”的類型。
研究結果表明,生悶氣一方麵不利於心髒,另一方麵也會影響免疫係統的正常工作,並引起大腦內激素發生變化。因此,與其悶在那裏自己和自己生氣,不如宣泄不滿情緒更能有效地減少外界環境對人體所產生的不利影響。盡管文明世界經常強調要克製和冷靜,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發脾氣的方式仍不外乎是朝著家人怒吼,如果家有寵物的話,甚至還會踢上它幾腳解氣。研究人員認為,雖說這些方式並不雅觀,但是,人們對發脾氣的人應有人性化的理解,因為以一定的方式將不滿宣泄出來,總比為了顯得有紳士風度而將怒氣憋在心裏要更有利於健康。
愛生悶氣者易患胃癌,現代醫學研究已表明,人們在遭遇一係列緊張或悲傷的事件後,淋巴細胞活性下降,免疫功能受到抑製,為腫瘤發生創造了條件。中國以往流行病學研究多次報道,胃癌患者具有“性格內向,愛生悶氣”的特點。
根據對胃癌等癌症患者進行的測試,發現癌症患者有抑鬱、內向、不靈活的個性特點。有73.4%的癌症患者發病前遭遇生活事件打擊,而對照組僅為51.1%。遇到生活事件而受到精神打擊越嚴重,胃癌發生的相對危險性也越高。
生悶氣是一種消極的、甚至是有破壞性的心境。不愉快的情緒可以使內髒話動和內分泌係統失常,胃口不佳,消化不良,長期煩悶、苦惱,還會導致血壓升高,患冠心病。
人生在世,豈能事事如意,生氣是難免的。偶爾生點氣,對健康並無大害。但如常生氣,由閑氣、怨氣轉成悶氣,則對身體危害頗大。請看生悶氣對身體各係統和髒器的危害:
呼吸係統:可引起氣促、胸悶、肺膨脹、氣逆、咳嗽和哮喘等疾病。
肝髒:容易造成肝鬱不舒,肝氣不順,肝膽不和。
消化係統:氣滿填腸後不饑不渴,氣滯於胃,使腸胃停止蠕動。
心髒:氣久滯不出,侵入心髒,易致心跳加速。
神經係統:幹擾神經係統可引起失眠。
腎髒:逆氣衝腎髒,會出現腎衰、尿頻。
內分泌:可引起甲狀腺機能亢進。
皮膚:可引起腫脹和神經性皮炎。
在大多數人看來,發脾氣一般都是有傷大雅的事情。但是,最近美國科學家所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當人感到氣憤而想發脾氣時,如果能夠及時宣泄出來,會有利於自己的身體。
遇到悲傷的事能哭泣流淚的人比獨自生悶氣、把悲傷埋在心裏的人,得高血壓,胃潰瘍等疾病的幾率低得多。難怪有心理學家主張:該哭你就哭吧!強忍著你的眼淚等於自殺。
生悶氣是百病之源
1.可以使大腦思維突破常規活動,往往做出魯莽或過激舉動,反常行為又形成對大腦中樞的惡劣刺激,氣血上衝,還會導致腦溢血。
2.生氣時由於心情不能平靜,難於入睡,致使神誌恍惚,無精打采。
3.會讓你顏貌憔悴,雙眼浮腫,皺紋多生。
4.生悶氣可以致甲狀腺亢進,傷心氣憤時心跳加快,出現心慌胸悶的異常表現,甚至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5.生氣時人的呼吸急促,可致氣逆、肺脹、氣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6.處於氣憤愁悶時,可致肝氣不暢,易導致閉尿或尿失禁。
7.人在生氣時,不思飲食,久之必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
百病之生於氣也,怒傷肝,憂傷肺,不愉快的情緒可以使內髒活動和內分泌係統失常,胃口不佳,消化不良,長期煩悶,苦腦,還會導致血壓生高和冠心病,愛生悶氣也影響人們的正常交往,成天悶悶不樂,是難以交到朋友的。
學研究發現,生悶氣危害多,影響健康。一、可引起氣促、胸悶、肺膨脹、氣逆咳嗽和哮喘等病症;二、容易造成肝鬱不適、肝氣不順、肝膽不和;三、氣滿填滿後會不饑不渴,氣滯於胃,使消化係統停止蠕動;四、久滯之氣不能排出體外,侵入心髒,導致心跳加快;五、氣攏神經會造成失眠;六、逆氣衝擊腎髒,會導致腎衰、腰膝無力;七、生悶氣還會引起甲狀腺機能亢進;八、可引起氣喘、腫脹和神經性皮炎。樂觀開朗益健康,憂鬱苦悶害身體,不開心時千萬不要“憋”著。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那些在夫妻爭吵過程中強迫自己保持沉默的已婚女性更容易死亡。此外,這些女性還易患抑鬱症和腸易激綜合症。
美國馬裏蘭州的埃克流行性病學公司開展了這項研究,並將成果發表在新出版的《心身醫學》季刊上。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伊萊恩·埃克博士和同事們對3682名男性和女性進行了長達10年的跟蹤調查,研究開始時這些參加者的年齡在40到50歲之間。研究人員特別對在10年中患了心髒病和由於各種原因死亡的參加者進行了研究。他們震驚地發現,那些在夫妻爭吵中保持“自我沉默”的女性的死亡率是那些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女性的4倍。
癌症的產生源於多種因素,沒有一個致癌因素能單獨引發癌症,而精神作用對於癌症的危害,不能忽視。比如抑鬱生悶氣,並常常帶氣吃飯,就容易患胃癌;長期處於失望自卑中的女性,則有可能會患宮頸癌;常常強忍怒火,則容易患乳腺癌。而在各種不良性格反應導致癌症的統計中,情緒壓抑不得釋放的人,則容易患肺癌。也就是說,肺癌病人病前情感釋放能力,明顯要低於正常人。
生悶氣對任何一個人而言,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所以你還在生悶氣嗎?如果是,請您釋懷吧!
經常熬夜透支健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長期以來人類適應環境的結果。熬夜會損害身體健康。因為,人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生長激素都是在夜間睡眠時才分泌的。前者在黎明前分泌,具有促進人體糖類代謝、保障肌肉發育的功能;後者在入睡後方才產生,既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也能延緩中老年人衰老。故一天中睡眠最佳時間是晚上10時到淩晨6時。
熬夜的危害有多種,例如:
慢性疲勞:
熬夜除了直接破壞正常的生理節律,造成失眠外,還會為你的身體帶來其他困擾:
一些人認為熬夜難免造成疲勞,經過休息就可恢複體力。但有一部分經常熬夜的人容易患上慢性疲勞綜合征。國外調查顯示,經常熬夜又長時間使用計算?機的人容易發生這種問題。
處方:
合理膳食,定時“充電”。做文字工作或經常操作電腦的人容易眼肌疲勞、視力下降。維生素A對預防視力減弱有一定效果,所以要多吃魚肉、豬肝、韭菜、鰻魚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長時間工作疲勞時可以吃一些花生米、杏仁、腰果、胡桃等幹果類食品。這些小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E、鈣和鐵等礦物質以及植物油,而膽固醇的含量很低,對恢複體能有特殊的功效。
靜坐放鬆。晚上抽出一段時間靜坐,完全放鬆全身的肌肉,去掉腦中的一切雜念,將意念集中於丹田穴,可以調節全身髒器活動。
交替運動可使人體各個係統交替進行鍛煉和恢複。如腦力勞動者工作一段時間後,可散步、做操或者簡單地活動筋骨,有益於調理緊張的神經係統。體力勞動者進行棋類活動、智力遊戲,可以使肌肉得到休息、減緩腦力衰退。
胃腸道功能紊亂:
熬夜者通常采取的“靜坐”工作方式並處於持續緊張狀態,使胃腸道缺乏必要的調節。有的表現為厭食、噯氣、惡心,有的表現為腹脹、腹部隱痛、腸鳴、排氣增多、排便不正常等。在醫學上稱為腸激惹綜合征。職業女性患腸激惹綜合征的人數是男性的三倍。
處方:
少食易產氣、多脂肪的食品,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飲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味道濃烈的調味品。以便秘為主要症狀者宜進食多纖維蔬菜或麥麩。
定時活動身體和休息。休息時可順時針按摩腹部。
心理障礙:
熬夜的人們通常與電腦和文字打交道。西方心理學家調查發現,長時間單獨與電腦相處,容易對思維和情感生活產生負麵影響。這些因素容易造成他們邏輯思維和記憶的減退以及在人際交往上的缺陷。
處方:
經常沐浴陽光。陽光照射可以改變大腦中某些信號物質的含量,使人情緒高漲,願意從事富有挑戰的活動。在上午光照半小時對經常萎靡不振、有抑鬱傾向者效果尤為明顯。
自己不能紓解煩悶,可以找一個可以信任的人,向他們傾訴自己?的種種煩惱、失望、悔恨。這樣做可使鬱悶的心情得到宣泄,有助於平和不安的心境、重獲心理上的平衡。
肌肉、關節慢性損傷:
長時間靜坐或操作電腦容易造成腰背部和手腕的慢性疲勞性損傷。操作電腦離不開頻繁的擊鍵動作,反複的擊鍵使手部、腕部的肌肉和關節持續緊張,特別是腕部的軟組織容易勞損,充血、腫脹,導致局部壓力大增,從而壓迫和損傷經過這裏的神經。最初症狀是感到某些手指麻木、乏力,以後出現手指、手掌甚至前臂的持續性疼痛,任其發展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處方:
預防這種損傷的方法很簡單,主要是保持正確的操作姿勢和定時休息:座椅和電腦台的高度應因人而異,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有所依托,手腕部加墊軟質的腕托。
每操作一小時左右就稍事休息,輕輕活動和按摩腕關節。可以做簡單的保健操,也可以隨便活動活動筋骨。坐的時間長了,眼部、頸部、手部、腰部是最易疲勞的幾個部位,做按摩或伸展肢體雖然用時不多,卻可有效防止上述部位的勞損。
頭痛:
疲勞、抑鬱、焦慮、失眠、過度緊張等都容易導致或誘發頭痛,熬夜實際上綜合了上述各種致病因素。
處方:
當非藥物療法不能有效預防和緩解頭痛時,藥物治療是不可缺少的。對於發作不頻繁、強度也不很劇烈的頭痛,可在發作時給予常用的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布洛芬等。重症者可用麥角胺咖啡因,在有頭痛先兆或頭痛開始時就服用,服用一片後頭痛應可減輕,如頭痛不止,每隔半小時可再服一片。
習慣熬夜的人越來越多了。甚至,對於有些人,熬夜已經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從健康的角度講,熬夜還是害處多多的。
熬夜會對身體造成多種損害:
經常疲勞,免疫力下降:人體經常熬夜,所造成的後遺症,最嚴重的就是疲勞、精神不繼;人體的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自然的,感冒、胃腸感染、過敏原等等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都會找上你。
頭痛:熬夜的隔天,上班或上課時經常會頭昏腦脹、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會出現頭痛的現象,長期熬夜、失眠對記憶力也有無形的損傷。
黑眼圈、眼袋:夜晚是人體的生理休息時間,該休息而沒有休息,就會因為過度疲勞,造成眼睛周圍的血液循環不良,而引起黑眼圈、眼袋或是白眼球布滿血絲。
皮膚幹燥、黑斑、青春痘:晚上11時到淩晨3時是美容時間,也就是人體的經脈運行到膽、肝的時段。這兩個器官如果沒有獲得充分的休息,就會表現在皮膚上,容易出現粗糙、臉色偏黃、黑斑、青春痘等問題。對於不習慣早睡的人來說,最遲也要在淩晨1時的養肝時間進入熟睡期。
而且,更糟糕的是,長期熬夜會慢慢地出現失眠、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神經、精神症狀。
正確的服藥方法及時間
病有百種千樣,藥有五花八門,如果都按照千篇一律的規定時間服藥,很難使藥物發揮其最佳效果。因而掌握正確的服藥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口服藥物,是在飯前、飯後服用或睡前服用,須根據用藥目的,藥物吸收、排泄的時間,以及藥物對胃腸道有否刺激而定。
作為病人,除了按醫囑用藥外,還要嚴格遵守正確的用藥時間和服藥間隔的規定,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的療效,並減少藥物副作用的出現。
服藥時間決不能隨心所欲,而必須有科學的依據。不同的藥物應選擇不同的時間服用,才能充分地發揮其藥理作用。
古代醫家曾認為,對於不同部位的病證,用藥時間是不同的:例如治療上焦的疾病(包括心、肺、頭麵部等),如感冒、頭痛,應該在飯後服藥;治療中焦的疾病(包括脾、胃等),藥物應該和飯一起吃;而對於下焦的疾病(包括大腸、腎等),則應在飯前空腹時服藥。
對於古人的觀點,現代中醫學並不完全認同。我們認為,原則上,服藥應該避開進食的時間,從飯前半小時到飯後1個小時都不要服中藥,以防食物影響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
有三類藥物通常嚴格要求空腹服用:
首先,治療胃潰瘍、胃黏膜糜爛時,常用海螵蛸、白芨等中藥,來抑製胃酸的分泌,並在胃內壁產生一層保護膜,這類藥物應盡可能選在飯前空腹服用。
其次,一些瀉下的藥物,如治療便秘的大黃等,也應該空腹服用。
最後,滋補類藥物也多建議空腹時服用。一是因為這些藥物價錢比較貴,空腹吃將有助於機體對藥物的充分吸收。二是這類藥物的作用比較溫和,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較小,服用後很少出現不適。
但需要強調的是,由於個人體質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也不一樣。就像上麵提到的那位王阿姨,在空腹服藥後出現了胃疼等副作用,就應該考慮改為飯後服藥。
服藥後的飲食也要注意:
具體服藥的時間選擇,還應考慮到藥物的性質和作用特點。對於一些具有特殊功用的藥物,應該安排特殊的服用時間,如安神藥應該選擇在睡前約1小時服用;驅蟲藥也應該在睡前服用,利用晚上時間充分殺蟲,次日可將蟲體排出體外。治療瘧疾的藥,應在有規律的發作前2小時服,這樣有利於殺死瘧原蟲,控製瘧疾的症狀發作。
1.飯前服藥(進餐前30-60分鍾)可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使藥物較快入腸,有利於吸收,其生物利用度不因食物影響而下降。常用藥物有:阿托品、胃複平、嗎叮啉、莫沙必利、胃舒平、碳酸氫鈉、異煙肼、利福平、格列吡嗪、達美康、諾和龍等。
2.飯後服藥(進餐後15-30分鍾)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或減慢排空更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大部分藥物都可餐後服用。常用藥物有:葡萄糖酸鋅、得必泰、達吉、消炎痛、阿司匹林、福乃得、氯化鉀、多西環素、黃連素、心得安、維生素B2、血脂康、螺內酯、二甲雙胍、倍欣等。
3.飯時服藥(進餐少許後服藥)能及時發揮藥力,加上油類食物能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常用藥物有:拜糖平、灰黃黴素、博樂欣、萬爽力、洛丁新等。
4.空腹服藥(餐前1小時或餐後2小時)避免食物減少其吸收並可迅速入腸發揮作用。如羅紅黴素、阿奇黴素、阿莫西林及大部分中藥或中成藥。
5.睡前(睡前30分鍾)如催眠藥(安定)、H2受體拮抗劑(高舒達)、緩瀉藥(果導)、驅蟲藥(腸蟲清)、抗過敏藥等,一般在夜晚臨睡前半小時服用。由於體內激素的作用,人體晚上的血壓偏低,因此,一般來說,降壓藥不宜在晚上服用。
由於人體的器官都有各自的生物鍾,假若能按“鍾”服藥,則可收到最好的效果?
滋補藥:適宜在晨起空腹時或晚上臨睡前服用(有利於吸收,但消化不良者除外)?
維生素:適宜在兩餐飯之間服用?如果是用維生素K止血,則要及時服用。
抗生素:宜在飯後服用,為了維持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最好在規定時間內服藥),每隔6小時應服藥1次。
止痛藥:通常在中午服用(人體在上午11-12時對痛覺最敏感),嗎啡和杜冷丁應在晚上9時使用(鎮痛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