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確立“以人為本”的教改方向(2)(3 / 3)

在活動能力欄中,要累積記錄學生在守法性、責任感、協同性、自主性、正直性、指導性、情緒性、穩定性、生活習慣、實際性、明朗性及敬愛心等方麵的行動實踐情況,尤其是學生的模範活動及受獎情況要以文章的形式記述下來。

三、遂行評價與原有的評價方式的異同

遂行評價在以下方麵與以前的評價方式相異。

新舊評價方式對比表

比較方麵以前的評價方式遂行評價方式

評價對象(知識種類)結果性知識過程+結果性知識

評價對像(思考能力)背好的知識量(低水平的理解力)批判性、開創性的思考力

(高水平的精神能力)

評價方法選擇型試卷多樣的方法

評價情況人為的考試情況實際或類似的情況

性格間接的(檢查為主)直接的(觀察為主)

四、遂行評價的基本特點

1.遂行評價更重視學生應該“知道些什麼”與“知道該如何”的結合。遂行評價首先從教育的目的入手,重新審視了“學校究竟要學生知道什麼和學會做什麼”這一根本問題,真實地指出學校教育的任務是要讓學生學會在具體的情景中解決具體問題,而不是向社會、委托人提供一些抽象的數字成績。遂行評價的實質,對教師而言,一個主要的變化是要把課程與教學同評定整合起來,貫徹到日常的課堂生活中去,也是運用當前的課程活動達到對成績進行估計的目的。遂行評價的主要意義,在於它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學會自己判斷自己的進步。以前的評價是一次性、片麵的評價,而遂行評價強調評價給多次機會,重視評價對象在過程中的轉變,在形成終結性評價之前,評價主體會對評價對象指導幫助,並給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機會。總之,遂行評價是綜合地評價個人的變化與發展,強調全麵的、繼續進行的評價。因此,遂行評價更符合於知、德、體和人性教育、開放教育的要求。它重視對於學生的認知、情感、身體等領域進行綜合、全麵的評價。

2.遂行評價是教學和評價的結合。它避免了將教學過程與教育評價過程分開,而是將兩者統合在一起運行,能夠改善教學方法與程序。而且同傳統評價方法相比,對學生直接進行遂行評價更易於評價、更易於把握學生個人的特性、思考機能和認知結構的變化,也更易於評價個人的變化與發展。

遂行評價以個人為獨立單位進行評價,並重視對團體的評價。此外還有向小組提出研究課題,共同解決問題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可是評價的時候不是把個人與個人,小組與小組相比較進行評價,而是根據客觀的評價基準來評價,因此,遂行評價能促發學生互相之間的協作。

3.遂行評價要診斷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促進學生個人學習的努力。遂行評價是要發揮它的教育功能、改進與激勵功能,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發展和提高的過程,使每一個受教育的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遂行評價的核心是重視過程,評價是客體之間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進而促進學生個人的學習。

五、遂行評價的標準及效度、信度問題

進行評價的標準與傳統評價有很大的不同。從實質上看,遂行評價是為了更好地改善課程和教學,使之更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凡是能表明或促進學生進步的指標往往都被列為評定標準。此外,標準往往由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教師和學生共同製定。這種做法,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師生特別是學生對標準的了解和把握,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對他們在各方麵的要求究竟達到何種程度。

至於遂行評價的效度和信度,至今仍然存在相當爭議和分歧的問題。眾所周知,效度和信度是來自以客觀性為宗旨的量化評價的兩個概念,其目的是為了保證評價獲得具有普遍性和推廣性的規則。因此,從根本上說,這兩個概念並不適用於充分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並力圖對這種個別差異進行充分理解和闡釋的質性評定範式,這當然也包括遂行評價。一些研究者對遂行評價所得分數進行了相關性研究,充分表明了這點。為了與量化評價進行溝通,也有許多研究者結合質性評價的特點,重新檢討了這兩個概念,如對這兩個概念予以重新界定,或針對不同評價範式對效度和信度進行重新分類等,並采用一些新的方法和概念給出質性評價的效度和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