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從大元外國語高中進入哈佛深造、現已畢業的學生說,在韓國,留學美國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常春藤名校的光環也讓人著迷。美國駐韓大使亞曆山大·弗什博表示:“在韓國,全力準備參加美國名牌大學入學考試已經成為‘國家性的強迫觀念’。”
“但是我們可不是書呆子!”一名在聖迭戈長大、現在就讀於民族史觀高中的學生說,“民族史觀的學生愛好體育,參加俱樂部活動,甚至還有一個搖滾樂隊”。美國駐韓大使亞曆山大·弗什博也拿出了他參觀民族史觀高中時和樂隊成員的合影。
有一些跡象表明這樣嚴酷的教育正在慢慢放緩。一次,民族史觀高中的學生在樓上掛了巨幅標語“民族史觀是勤奮者的天堂,懶惰者的地獄”,後來這幅標語被校方認為過於苛刻沒收了。
大元外國語和民族史觀高中的學生更多去了斯坦福、芝加哥、杜克大學和除去哈佛的另外7所常春藤大學。哈佛今年在韓國招收了4名學生,都不是這兩個學校出身。哈佛招生辦公室的菲茨西蒙斯先生說:“這不牽涉對這兩所學校的評價問題,當錄取從來沒有人進入哈佛的學校的學生時,我們會謹慎對待;但是絕對不會因為有學生進入哈佛就拒絕後來的學生。”
兩個學校都在重新考慮他們的教育模式,盡管行動不太明顯。民族史觀高中已經撤去了安裝在學生宿舍的監視器,這些監視器原來被用於監督學生在晚自習時不能打瞌睡。大元外國語也減少了高一新生的上課時間。大元外國語高中的創建者在一個采訪中解釋說,我們在培養高分學生的同時,可能忽略了把他們教育成負責人的公民,而美國的學校在這方麵比我們做得好。
英才教育麵臨的問題與改革方向
進入21世紀以來,韓國不斷反思英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關注英才教育與大眾教育的關係,英才教育計劃實施過程中的標準、師資以及與高等教育銜接的問題,並由此引發的教育改革。
一、韓國英才教育麵臨的問題
1.英才教育計劃時間的局限性
除了一些特殊高中以外,韓國許多英才教育計劃僅僅在校外時間為學生提供,這種英才教育的時間安排受到許多教師和學生的抱怨。教師不願意在他們工作之餘專門為英才學生進行教育服務,英才學生抱怨校外時間有限的挑戰性課程不能滿足他們的學術需求,他們對於在學校正常教學期間的繁瑣課業也表示不滿。因此,許多英才教育計劃和英才學生隻有尋求在國外或者在私立教育機構去進行教學。
2.英才教育計劃人數的有限性
因為韓國英才教育計劃的人數規定限製,許多優秀的學生被排除在計劃之外。當前,許多國家實施了英才教育計劃,例如新加坡、以色列、美國等,2000年這些國家學生參加英才教育的比率分別為1%、3%以及5~20%,而在韓國隻有0.3%的學生參與了英才教育計劃。由於比例的低下,導致許多優秀的學生不能參加選擇挑戰性的課程。而且,韓國英才教育主要僅限數學和科學學科。因而,一些在其他學科方麵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則沒有機會參加英才教育計劃。有人建議,英才教育計劃應該逐步擴大到其他領域,如信息技術、人文學科、社會研究、藝術等領域。
3.英才教育計劃實施缺乏靈活性
當前,韓國英才教育的實施機構主要在特殊學校、225所校外特殊班和209所英才教育中心。而在普通中小學則沒有類似的機構和教學實施,因此,韓國家長和學生呼籲在普通班級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進行合適的分組教學,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學校也應該鼓勵學生在數學和科學等領域的水平不斷提高,讓他們在學校學習過程中分享挑戰性的經驗。
4.學校英才教育計劃缺乏持續性
韓國在學校和班級層麵對於英才學生的教育服務缺乏持續性。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認為,英才教育計劃並非對所有的學生開放,也不是對所有年級開放,參加的學生並非永遠參加。韓國英才教育計劃主要對5年級、6年級和8年級的英才開放。一些專業人士建議,政府的英才教育計劃應該針對所有的年級,這樣便於早日發現英才。另外隻要英才們具有突出的動機、潛力和成就,他們應該得到繼續培養和教育。
5.英才學生鑒別標準的單一性
在韓國,英才的鑒別競爭激烈,隻有那些身體健康、學習經驗豐富、學業成績極為優秀並且家庭背景條件極佳的學生才有可能被選上。殘疾學生即使學習潛力巨大也會被忽視。另外,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盡管有著巨大的學習潛力,仍會被視為問題學生。因而,一些教育專家認為,英才教育計劃選拔的價值導向應該遵循公正、公平、公開原則和無歧視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