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高中教育不僅要注意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而且重點應放在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的提高上。為此,在經濟教育的方法上,以講解法、討論法為基礎,社會調查法和比較法等多種方法並施,效果更好。
例如:高中一年級
單元名稱:經濟發展與福利。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參觀展覽和進行社會調查,了解過去和現在經濟生活和國民物質生活的變化。
教育方法:討論法、比較法。
在社會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對比,讓學生了解到過去和現在,進而由教師來講解經濟發展和福利的關係。
3.按學習內容選擇教育方法
經濟教育的內容有深淺之分,定義、概念有具體、抽象之分,經濟規律有一般、特殊之分,因此,不同的教育內容應該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下麵僅舉二例說明之。
例1:學習經濟發展與生活變化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清楚了解經濟發展與生活提高的關係,應以講解法、事例法等為基礎,文獻調查法、資料收集分析法和討論法等並行。通過掌握大量的文獻資料和發生在身邊的實際事例,使學生認識到隻有經濟發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否則,就無法甩掉貧窮。國富才會民強,這個道理應該家喻戶曉。
例2:學習經濟體製的基本原理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到自由市場經濟的優越性,經常采用以比較法、事例法為主,討論法為輔的教育方法。比較法是高年級學生學習時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通過自由市場經濟體製與計劃經濟體製的比較,韓國的過去和現在的比較,韓國的經濟發展與某些國家的經濟失調的比較,讓學生們自己去判斷好壞、是非,這樣不僅學習到了經濟常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判斷力。
4.為了提高教育的效果應靈活運用教育資料
教育資料包括指導書、參考書以及各種不同的教育方法所需要的輔助資料或物品。如何準備資料、怎樣運用資料是直接影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1)資料準備的依據。一是根據學習內容準備教育資料;二是根據教育方法準備教育資料;三是根據不同學年、不同學校的特性準備教育資料。
(2)教育資料的來源。一是有關部門下發的。韓國為了搞好經濟教育,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成立了教育資料開發研究機構。到目前為止,共有韓國教育開發院經濟教育研究室、文教部獎學編修室、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民間經濟教育協議會、韓國貿易協會、經濟企劃院、韓國銀行、全國銀行聯合會等8個機關,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各級學校提供與經濟教育有關的參考書、指導書及童話集、翻譯資料、視聽資料等。
(3)教育資料的運用。在不同的教育內容、不同的教育方法中,運用各種資料應突出一個“活”字,隻有在教育過程中靈活運用各種資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承和創新儒家“禮儀教育”
韓國自古就崇尚儒教和禮節,以儒家文化為根基的禮儀教育在韓國學校教育中體現得很充分。
韓國中小學校公民教育的禮節教育內容包括:1.個人生活禮節,如坐、立、走的姿勢,與人談話時的語調、眼神及麵部表情,接遞物品時的舉止;2.家庭生活禮節,如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鄰裏的禮節;3.學校生活禮節,如對老師、前輩、同窗的禮節,上學、放學時的見麵禮、告別禮;4.社會生活禮節,如在社會交往中的鞠躬禮、舉手禮、注目禮、對拜禮以及各種稱謂;5.國家生活禮節,如對國旗、國歌的禮節等。讓孩子學會禮儀,成為一個有禮貌、懂禮貌的好孩子,韓國在這方麵的教育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在韓國,人們見麵、說話、告辭等都有固定的禮儀,如相見之禮:晚輩、下級走路時遇到長輩或上級,應鞠躬、問候、站在一旁、讓其先行、以示敬意;尊老之禮:長輩在家庭中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晚輩要服從長輩。晚輩回家後首先要到長輩房間問好;此外,韓國還有同事之禮,師生之禮,饋贈之禮。看似瑣細的禮節裏透露出一個民族尊老,互敬,好客的風氣。韓國的禮儀教育始於幼兒階段,成熟於中學階段,對禮儀教育的培養重在四個方麵:
1.在在學校裏開設專門的禮儀課
韓國各校都設有專門的禮儀室和禮儀課,禮儀室配有韓式家具,傳統的民族服裝,特色的民族樂器等。教師和學生一起穿上鮮豔的民族服裝,學習茶道,教師教學生如何倒茶、敬茶。由此教授待人接物的方法,進行傳統的民族禮儀教育。禮儀課則包括向學生介紹婚慶禮儀、餐桌禮儀等,有的學校還專門開辟了家政活動室,使學生有機會自己動手學做小點心,在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下蒸熟後,請客人品嚐。
2.特別注重傳統節日文化
“讓傳統與世界並存”是韓國教育的特色,因此傳統節日也是韓國禮儀教育的一次重要內容。再次,傳統節日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佛誕節等大型的慶祝活動教育孩子參加,通過親自實踐和體驗、孩子對本國傳統節日及其內容銘記在心。此外,為使孩子深刻地體會和理解本民族的文化,韓國還刻意提高傳統文化在課程中的比例,他們將傳統禮教落實在教育及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再加上政府立法保護與支持,最終得以順利實施並代代相傳。
3.時刻注意榜樣的作用
韓國禮儀教育非常注重成人的榜樣作用。比如:在家庭禮儀教育方麵,大人的行為習慣具有無聲的影響力。為此,以家庭禮儀為中心,孝道、和諧、為他人著想成為韓國家庭教育的重點。為了下一代,父母能耐心地從細小處引導,去一步一步雕琢磨練孩子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