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倫理”與中小學德育
目前,韓國學校德育已成為一種以儒家倫理為主體,突出培養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體係。許多學者指出,當今儒家倫理在韓國已成為維持個人與集體、與社會,乃至與國家關係的粘合劑,並在這一作用的基礎上吸收多樣化的民主思想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方法等。韓國著名儒學家琴章泰先生指出:“在民族的思想領域中,儒教從開始直到今天一直作為一個軸心在起作用。”這一分析,深刻地指明了儒教在韓國學校德育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
今天的儒家倫理不但體現了韓民族的精神,更成為韓國的教育主體,是韓國中小學校德育的靈魂。
在韓國,從小學起就開始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主要的道德理念,進行有特色的道德教育。中國儒學自從傳入韓國後,就強烈地影響著韓國的政治、法律及社會製度,注入到了韓國社會生活的每一方麵,並潛移默化地作用於人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塑造了獨特的大韓民族性格,建構起家族共同體的社會結構;另外,韓國的社會需要也不斷注入到儒家學說之中,使之產生了三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從而使儒教成為維係韓國社會發展和民族自立自強的嶄新民族精神氣質的力量。韓國人把這種體現韓民族精神的儒教作為教育的基礎和中小學校德育的主體框架,通過德育,使儒學反作用於韓國文化建設,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有強烈民族意識的韓國人。因此,韓國非常重視德育,把德育作為立國興國之本,作為複國強國之根。正由於此,韓國曆來重視德育,自古以來就強調學校德育的重要性,韓國學校德育的六次重大改革,都集中反映了民族複興的強烈意識和興國立國之宏偉誌向,貫穿著大韓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奮鬥向前的民族精神。
一、儒家文化搖籃中的韓國學校德育
任何一位真正的韓國人都毫無忌諱他們對孔子的頂禮膜拜之心, 和對儒家文化的由衷的仰慕之情。韓國開國很早,但自公元前11世紀中國周朝時起,中國文化便影響了朝鮮,爾後漢字不斷傳入。7世紀時新羅時代就仿效漢政製建國, 儒學在14世紀李朝時期達到鼎盛時期,那時孔孟也像中國一樣被封予極高的名譽,而漢字被作為官方文字, 為貴族所壟斷,這一切都使儒家倫理深深植入韓國文化之中。盡管後來儒家文化受到各種衝撞和變異,但是仍以獨有的魅力和功能,成為韓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儒家思想對韓國的輻射和浸染,其程度之深,曆史之久是東亞其他民族不可比擬的。
韓國的國旗和國徽就是古代中國的太極圖, 太極蘊含著東方文化中最深奧的哲理和神之所在。韓國民族把對太極神的膜拜與儒家關於“天”的思想結合起來,為建立國家提供了文化基礎。韓國人使“忠”得以在家長製的專製統治上得到展開, 並用“禮”作為維係民族這個大家族秩序的倫理道德。儒教幾乎熔化在朝鮮人的思考方式和行為規範之中,直到1910年日本入侵前朝鮮人還尊儒教為“國教”。在幾千年中,儒學在韓國文化和思想發展上印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儒教經朝鮮人吸收、消化和實踐性加工製作,並對其再分析再闡釋,揚棄和同化,已獲得新的特定意義。例如關於社稷的觀念已成為韓國民族自身的邏輯思維;關於節義的觀念成為民族正義之聲;關於仁的思想也成為形成大韓民族精神的支柱。
正是儒家倫理的浸染和滲透,生長出當今具有獨特東方文化特色的韓國中小學校德育,不僅保持和傳遞著儒學的主要思想,而且能通過這種傳遞作用促使韓國人在社會活動中實踐儒家思想,把儒學融入人的觀念以及民族的潛意識之中,從而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不認識儒學就不可能認識今天的韓國學校德育,韓國學校德育是在儒學的搖籃中成長起來的。
儒家倫理進入韓國文化,並作用於學校德育,不是直接的、原本的,而是接受了韓國文化的改進和受到學校德育的相應選擇的結果。一方麵,儒家倫理的某些部分被刪去,被改寫,或在中國被強調的東西而在韓國不被重視;另一方麵, 儒家倫理的某些東西已根據韓國實際被重新闡釋,作了韓國式的運用。因此,儒學在韓國不像在中國那樣變成食古不化的教條,而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展。這確是引進文化的一個大好事,可以不像自己的那樣保守。但韓國對儒學之重視則是其他國家引進文化所沒有的。 韓國更新儒學在曆史上有兩次大的運動:一是實學運動,二是開化派運動。
儒家倫理在韓國的每次變革成果都積澱於學校德育之中,又依靠學校德育轉變為民族道德體係和行為規範, 反過來又影響和指導著學校德育的發展。
二、儒家倫理是韓國中小學德育的主體內容
韓國重視中小學德育,把德育作為塑造民族魂的重要渠道。儒家倫理是韓國學校德育的靈魂,通過傳播儒家倫理來達到鑄造韓國民族精神,使之實現將特有文化發揚光大的使命。
自1600年前,即自公元372年高句麗建立的朝鮮第一所太學始, 儒學就成為韓國學校中的經典,設五經、三史課程,尤其自公元1392~1910年共519年27位國王統治的李韓王朝的“排佛尊儒”國策下,儒學達到鼎盛時期,論辯活躍,派別紛呈,“儒教幾乎融化在朝鮮人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中”。在日本人占領前,韓國學校課程主要設儒學科目,講授儒學原理,如“三綱”、“五常”,四書五經、十三經等經典。甚至在日本統治期間,日本人也開設儒學科目,隻不過是為日本天皇效忠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