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以儒家思想為軸心的道德教育(1)(3 / 3)

二、韓國中小學德育的內容

1.小學階段

小學1~2年級學校德育通過“正確生活”進行,主要是學習有關禮節和道德知識。從小學三年級開設《道德》科,其內容領域為5個方麵4個領域。即個人生活、家庭鄰裏、學生生活和國民生活、民族生活。每個年級有所不同,內容由淺入深,適合各年齡特點。 韓國非常注重小學階段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強調“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除課堂講授有關知識和認識訓練外,把實踐具體德行也列入課程之中,逢奏國歌升國旗,不論是誰在何處均必肅立,教師要帶領實習各種儀式禮節,大到參與隆重儀式,小到穿衣、吃飯、走路、接客等,甚至規定小學生和教師都在學校用午餐,以便教師隨時指導學生吃飯時應當遵守的禮節, 等等。

2.初中階段

韓國初中德育設《道德》科,內容為4個領域,即個人生活,家庭、鄰裏、 學校生活,國民生活,民族生活。每一年級在每一領域中的內容均有所不同(詳見表1)。由表1可知,“個人生活”領域主要是加強對人生的認識和道德的意義;“家庭、鄰裏、學校生活”主要是讓學生懂得在家庭、鄰裏和學校生活中的禮節和道德問題,從而正確處理好這些關係;“社會生活”主要是使學生深入到社會鄰域裏,如何處理社會與道德,以及其他社會道德問題;“國家、民族生活”主要對學生進行民族主義和客觀存在主義教育,為實現南北統一而努力。

韓國初中道德課程的四個部分是一個有內在的聯係體, 注重從不同層次上把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和前途聯係起來,不僅在橫向上緊密聯係, 而且在縱向上也使不同層次渾然一體,其核心點就是培養“忠孝”觀念和獨立的民族意識。教材中不僅體現了青年人對現代生活、現代人生和現代社會的理解,而且注入了強烈的民族情懷和振興民族的國民天職並初步講授有關“三綱五常”的基本知識。這對鼓勵青年人奮發報國和激發青年忍辱負重為民族利益獻身有重大作用。

表1韓國初中“道德”科內容

初一初二初三

個人生活人生與道德思考與觀念;青少年期與初中時代人生目標與價值;人生的多樣性與價值矛盾;價值選擇與道德判斷人生的自豪與設計;個性發展與人格陶冶;人生的姿態

家庭、鄰裏、學校生活家庭與學校生活的意義;家族、親戚、鄰裏之間的禮節;學校生活的禮節家庭生活與環境問題;鄰裏生活與道德問題;學校生活與道德問題正確的家庭麵貌;正確的親戚、鄰裏關係;正確的學校生活與出路探索

社會生活現代社會與公眾道德;現代社會與傳統道德;現代社會的市民倫理現代社會與環境問題;現代社會與青少年問題;社會道德問題解決民主社會與人的尊重;民主的態度與生活方式;福利社會與經濟倫理

國家、民族生活民族的發展與文化昌盛;愛國心與民族感;正確的愛祖國愛民族的姿態民族分裂的原因和背景;北韓的現實;為實現南北統一的努力及問題民族共同體的繁榮;實現祖國的統一;世界中的韓國人

3.高中階段

韓國高中德育課由原來的《國民倫理》改為《倫理》,其體係設定為5個領域, 要求十分簡練,不分年級,隻對高中生統一要求。 這5個領域的具體內容分別為:

(1)“個人倫理”:人生與倫理、自我實現與人格完成、人生中的青少年時期;(2)“社會倫理”:現代社會現狀、現代社會的生活倫理、現代社會問題與倫理;(3)“國家倫理”:國家觀念與發展、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國際關係與倫理;(4)“倫理思想”:東洋倫理思想、韓國倫理思想;(5)“統一課題”:我國的統一問題、民族統一的條件、統一以後的展望。

韓國高中德育課程由原來的《國民倫理》轉定為《倫理》, 更加集中從四個大方麵來探討人生與倫理問題。該課程針對18歲為法定公民的這一實際, 不僅對學生個人道德完善作出指導,指明各種社會行為的經營、選舉、納稅、民權等活動的倫理學原理方麵的知識教學,強調較深入地理解民族統一和忠精報國的重大原則問題。在這一階段, 教材中特別強調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提高明辯是非的能力,一切以民族和國家利益為重。 《倫理》課的易名,體現了韓國民主選舉的新政府大力推行民主政治的新思維。高中所開設的“軍訓課程”, 被認為是廣義的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