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以儒家思想為軸心的道德教育(2)(1 / 3)

多樣的道德教育途徑與方法

韓國中小學校德育在多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發展特色,建立起相應的工作形式和途徑,並在積極引進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相應的方法體係, 這裏僅對此做一相應的分析。

一、韓國中小學校德育的途徑

韓國學校德育堅持課程教學和全麵滲透相結合,其途徑主要表現為:

1.課堂教學中的德育

韓國中小學每周1~2節道德課,稱特設道德教育時間, 但並非全部包含德育的科目,而是以各科教學、特別活動及社會實踐一起構成學校德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正式道德課在學校德育中起深化、引導的作用。因而,韓國把開設德育課作為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自建國以來堅持設課,並不斷完善,成為傳授係統道德知識的途徑。在德育課的教學中,韓國注重傳統道德教育的傳授,特別是強調儒家倫理的灌輸,因為韓國認為,日本之所以在經濟上獲得了成功,儒家倫理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係統地灌輸儒家倫理能保持忠孝克儉、勤勞樸素、品德高尚、家庭和睦的新社會風尚,造就有道德的新一代。

2.各科教學中的德育

除特設道德課進行學校德育外,韓國道德教育還通過整個課程實施, 包括社會學科和國語課程。在學校課程中,第一位的是道德課和國民倫理課及社會科教材,要求道德教育內容體係化,綱目清楚;第二位的是國語課教材, 要間接反映出道德教育的作用;第三位的是理科教材和體育、音樂、美術、實科等教材,都要求道德教育生活化。韓國的社會學科包括地理、曆史、國家製度、民主政治等課程都應負有相應的德育任務。

例如韓國的曆史教材中,強調韓國悠久的曆史,美麗的河山,和諧的自然景觀,努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激情,並從中了解祖國備受淩辱以及韓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鬥爭曆史,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身處神創國度中的榮幸和為建設和保衛這一國家而自豪,從而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能歌善舞是朝鮮民族的特點,無論是男女老幼,每逢喜慶之日或高興之時,總要歡聚一處盡情歌舞。因此,韓國中小學都開設音樂課,通過明快的節奏和優美的音樂來陶冶學生的情操。

3.校園環境中的德育

韓國中小學很注重通過校園環境這種隱蔽課程的效果,使學生從中潛移默化接受教育,其功用並不亞於正式課程。這裏的校園環境不僅包括校園的自然環境, 而且包括校園的社會環境。韓國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園優雅,教室整潔,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一個優美的環境。不僅如此,韓國各級各類學校還非常注重校園文化和有效管理對學生的熏陶作用,各學校不遺餘力地把德育列入全校工作的中心,按德育標準安排布置校園,製訂校園管理規則和學生行為守則、班級規則等。各學校均特別設倫理主任,專門負責推行忠孝禮儀的教育工作,並在各班教室擺放一套班主任(導師)辦公桌椅,由班主任坐班,隨時督導學生言行。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參加道德問題討論,倡導各種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政治運動和體育活動, 並從多方麵支持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

4.課外活動中的德育

韓國學校積極開展有益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各種課外活動, 包括校內組織的班集體活動和校外社團組織的活動,韓國各種有關兒童的非正式教育組織有29個,幾乎都由各種社會文化基金會設立,隻要自願報名並交納會費就可成為其中會員。 還有一些為困難兒童提供援助的慈善機構的兒童組織。這些組織通過各種活動方式來主持學校德育, 消除學生在擁擠課堂中產生的不良心理,它們提供諸如美學藝術活動、音樂節、文藝及促進個性發展的傳統藝術活動。這些組織包括韓國童子軍協會、韓國紅十字會、青年基督教婦女協會、青年基督教學會、4-H俱樂部、韓國青年團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韓國青年團,於1981年成立,是29個協會中最嚴肅的組織,其宗旨是增強家庭、學校、 社會教育機構在道德價值教育中的相互合作的聯係,它提出一係列反映活動實質的活動標語,如, “讓我們共同尋找我們曆史的根”,“讓我們做創造新文化的旗手”,“讓我們成為民族統一的先鋒”,等等。 韓國青年團到1986年後對學校課外活動已有廣泛的全國性影響,並得到政府和地方的資助,開展了一係列重大的活動。韓國中小學總計有98種不同類型的校內外活動,大致可分為10類:精神價值觀、生活活動、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活動、自我調控訓練、領導能力訓練、各種技能訓練、國際交流活動、社會服務以及參加各種儀式,等等。這些活動對學生的發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