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推行嚴格的教師教育和職業培訓製度(2)(1 / 3)

2.麵試

麵試的目的、內容:通過對應試者的直接問答,了解、評價人格素養、教師適應性。麵試一般都在第二次考試中實施,以個人麵試為主,分數因地而異,有的地區還加有外語聽力評價。提問內容分為有關教師職位和一般素養的知識。當前的熱點問題也常常作為提問內容,如學習成績差的原因分析、師德、課程改革、研究性學習等。

3.實際能力評價

教師具備與所教課程相關的知識是必要的,但如何更好地傳授或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是作為教師更為重要的職能。根據學習內容、教師、學生、授課方式、學習環境等諸多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教學效果,如何自如運用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都是評價實際能力的內容。但實際上往往以評價教案和5~10分鍾的授課演示為主,不能很好地貫徹初衷。

4.加分製度

各道、市教育部門都在實施加分製度,加分內容因地而異,歸納起來,以教課經曆和經驗、有特殊貢獻者、有特技(外語、計算機)、就業保護對象、師範類專業、回本地任教等,加1~8分不等。

5.對考試製度的評價

社會各界和專家學者對選拔考試的評價各異。批評比較集中的內容是:(1)過於強調瞬時選拔功能,忽視了人格修養、創意理念、實際經驗、實際能力,或者未能客觀地反映出來,淡化了教師的專門性和選拔功能的多元化。(2)一線教師、教務主任、校長、獎學士中74%讚成論述題考試,82.9%讚成麵試。然而,對麵試方法過於單一,麵試標準沒有公開提出質疑。(3)對教師素養,評價方法過於單一,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缺乏優秀教師標準。(4)第一、二次和不同考試之間缺乏有機聯係。(5)用人學校和培養部門並沒有參與考試,隻是各道(省)教育廳組織考試,導致職前培養和現實需求相脫節的情況。

6.任用考試製度遇到的新難題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雖有波折和反複,但是韓國經濟在1995年和2002年分別實現了人均GDP 1萬美元的規模程度。隨著韓國的農村城市化速度加快,農村教師流失現象十分嚴重,成為農村教育中的新難題。可見一個國家即使實現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農村教育並沒有因國家和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同步,農村教育仍然是教育發展中的瓶頸和困惑,可見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異性和這一差異的長期性。

2003年臨近開學,有一所農村學校校長不得不請來62歲、已經退休回家的老同學到學校擔任計時講師,一時成為社會一大新聞。各地紛紛降低了教師錄用標準,采取了應急措施:如取消教師資格考試,師範類專業、師範大學,甚至非師範類大學畢業生都可以聘用,放寬教師應試年齡,不限錄用名額,加分,提高工資待遇等。

韓國大法院裁決不允許教師參加異地錄用考試是違憲做法後,農村教師流失現象加劇。教育人力資源部為緩解這一現象,對在職、退休教師參加本地錄用考試時,加上2~8分,這在相差0.1分都有可能落選的考試中顯然會起到作用。韓國政府準備推廣以畢業後在指定地區任教為條件,獲得教監推薦和獎學金入學的招生錄取製度。自2004年開始,在一些地區,沒有教師資格的大本畢業生和大專畢業生也能在小學和幼兒園任教。全羅南道、忠清南北道免考教育學、教育課程,實際上取消了第一次筆試,年齡由過去的47歲放寬到50~57歲。慶尚北道將1、2次錄用考試合並、簡化。忠清南道決定,教師錄用考試成績在上位15%者,按本人要求安排工作區域和單位,贍養70歲以上老人的教師,安排老人所在地任教等優惠政策。

韓國教育人力資源部為解決2006、2007年將加劇的農村教師流失和緊缺問題,2003年12月3日決定今後2年在釜山、光州、大邱等教育大學等7所大學擴招600多名學生,全國11所教育大學的招生人數由原來的5015名擴大到5615名。擴招部分將采用定向、提供獎學金等優惠條件的教育監推薦製度。教育人力資源部還與農林部協商後,準備將有些優惠條款寫進《促進農漁村地區開發特別法》。可以說,為解決農村教育的難題,在國家憲法允許的條件下,製定扶持農村教育的政策,得到全社會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三、中等學校教師的職前培養

1946年8月,京城師範學校和京城女子師範學校合並成漢城大學師範學院,這是韓國中等學校教師培養的開端。隨著中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幾所僅有的國立大學還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要。於是,一個開放、有序的中等教育師資培養體製應運而生。即在普通大學設置教職課程,設置這一課程的大學超過90多所,共設1700多個學科。有自願當教師誌向的學生,接受教育課程以後從事心愛的教師工作,這還是培養中等學校師資的主渠道之一,同時也解決了教育大學因學科缺陷而不能培養相關學生的難題。私立大學的師範學院主要培養體育、藝術及職業高中的師資,經韓國文教部認定的私立大學師範學院畢業生的待遇與國立大學畢業生相同。師範大學還設置教師養成所,培養臨時、急需學科的教師,隨著教師逐漸過剩,已經完成了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