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推行嚴格的教師教育和職業培訓製度(3)(1 / 3)

中小學在職教師的校內進修

在70年代中期以前,韓國中小學教師的在職培訓主要有教育行政機關主管的資格進修和一般進修。由於這類進修在其實施的範圍和過程中,不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存在著“理論為主”、“強迫進修”等問題,可以說基本上並未取得預期效果。直到進入70年代中期以後,韓國文教當局才開始大力提倡中小學在職教師(包括小學和中學的在職教師)的校內進修,從而使中小學教師的在職培訓工作逐步趨於規範化。

1.韓國中小學在職教師校內進修的特點、內容及方法

韓國中小學在職教師的校內進修具有如下特點:①教師進修的場所是教師所在的中小學;②中小學有專門的教師進修計劃;③在職教師的校內進修由所在中小學校長負責和管理;④及時反映欲進修教師的實際要求;⑤在職教師按本人條件完成進修計劃;⑥通過教師素質和教學技巧的提高,進一步確保中小學教育的質量。

校內進修的內容是韓國在職教師校內進修的核心部分,大致分4個方麵:①思想品德進修——重視教師的人格修養;②指導性進修——注重教師與所在地區人際關係處理;③組織活動進修——培養教師對班級的管理和特別活動的指導,懂得協調與同事的關係;④教育、教學進修——旨在提高教師對課程指導、生活指導、教學器材操作等方麵的能力。

韓國中小學在職教師的校內進修類型有:共同研究、集體研究、個別研究、教學研究、技能訓練、傳達式講習、校內演講(講習會)、教育和教學事例研究、現場訓練等。這9種類型的校內進修,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課程教學、教學示範、分科討論、課堂討論、實驗實習、讀書活動、觀察思考、現場參觀、成果展覽、論文撰寫、專著編寫、集體活動、講演活動、廣播函授教育等。

2.韓國中小學在職教師的校內進修體係

韓國中小學在職教師的校內進修計劃,主要通過下圖所示的3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是中小學在職教師校內進修的計劃階段,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具體要求,確定校內進修的目標。

第二階段是校內進修的實施階段,選拔進修對象之後,由進修擔當者組織進修對象按預定的進修程序開展活動。

第三階段是評價進修計劃執行情況和活用其成果的階段。這一階段也是中小學領導重新確定校內進修目標的準備階段。

3.韓國教育界關於改進中小學在職教師校內進修的方案

為了盡快克服中小學在職教師校內進修工作存在的問題。韓國教育界發表了各種議論並提出了許多改進方案:

①製定校內進修計劃要從研究校內實際情況著手,在製定進修計劃的整個過程中應當要求全體教師參加。隻有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參與之下,才能製定出行之有效、切合實際的校內進修計劃,才能得到全體教師對計劃的理解與支持,才能正確提高教師的素質和中學教育的質量。

②校內進修的內容不僅需要再實際、再豐富一些,而且要保證相對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從校內進修內容再實際一些的角度來看,過去的進修內容不是空洞無物,就是過於抽象和一般化。進修內容應當直接反映教師的實際問題,使教師對校內進修真正產生興趣,以便使其進修成果反映在教學實踐當中。從校內進修內容再豐富一些的角度來看,過去的進修內容過分局限於“精神教育”和政府當局的政策教育,今後應當在此基礎上增加學習指導、生活指導、教育理論、人際關係等方麵的內容,以便實現校內進修的目標。

③在選擇校內進修的方法時,要認真分析進修內容和比較各種進修方法的特點,然後選出最符合校內進修目標的方法。直接擔任校內進修工作的教師必須充分考慮:進修的目標和內容;進修對象的數量和水平;可利用的時間;可利用的設施和補充教材;進修對象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兩種方法比一種方法更優越,要克服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盡量多采用視聽覺教學、分科討論、事例發表、參觀等方法。

④為了卓有成效地開展校內進修工作,應建立全校性的進修體製。為此,中小學校長要努力做到:以校內進修為主的學校管理,切實保證在職教師的進修時間,日常工作的指示應利用油印材料或提示板;保證進修工作需要的圖書資料,組織讀書小組,確保校內進修的財政預算;與鄰近高校及專家集體保持密切的協作關係;與地方教育委員會協商,積極創造校內進修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此外,作為全校性進修體製的一環,有必要在中小學的正規組織內設立教師進修部。

⑤對校內進修的結果要做到適度而又科學的評價。進修的結果要在教師考核、晉級等人事製度內有所反映;向進修教師提出新的進修目標,這一目標對其下一次的進修是必要的,從學校的角度來看,也是學校要達到的目標;對校內進修要以經費支出與實際效益兩方麵進行價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