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及投訴受理、申訴、谘詢(2 / 3)

(2) 各地、各部門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信息傳播和輿論監督作用,積極支持新聞媒體開展食品安全信息報道,暢通與新聞媒體信息交流渠道,為采訪報道提供相關便利,不得封鎖消息、幹涉輿論監督。對重大食品安全問題要在第一時間通過權威部門向新聞媒體公布,並適時通報事件進展情況及處理結果,同時注意做好輿情收集和分析。對於新聞媒體反映的食品安全問題,要及時調查處理,並通過適當方式公開處理結果,對不實和錯誤報道要及時予以澄清。

(3) 各有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日常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的谘詢、查詢方式,為公眾查閱提供便利,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4)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有關部門谘詢和了解有關情況,對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6 相關法律責任

(1) 《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辦法》第十三條規定,依照《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辦法》負有食品安全信息報告、通報、會商職責的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及時報告、通報和會商食品安全信息,不得隱瞞、謊報、緩報。

(2) 《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辦法》第十八條規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的部門應當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的職責對公布的信息承擔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違法發布食品安全信息,應當立即整改,消除不良影響。

(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務院令第376號)第二十一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4)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五條、《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一條、《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履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日常監督檢查不到位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的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二、 食品安全預警製度

食品安全關係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構築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監測網絡係統非常重要。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缺乏對國外食品安全動態信息的係統跟蹤,對國內監測數據缺乏係統的彙集和科學評析,難以獲取時效性強的第一手預報預警信息,導致政府主管部門對食品安全危機大多是“被動應對”。建設和逐步完善與國際接軌、麵向全社會開放的食品安全動態預報預警係統是實現食品安全預警的有效手段。食品安全的監控逐漸由以檢測手段為主的質量控製向以風險分析和風險評估為主的風險管理轉變。

(一) 我國的食品安全預警製度

我國的食品安全預警製度包括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製度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製度。

(1) 《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條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製度,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汙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

(2) 《食品安全法》第十三條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製度,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進行風險評估。

(3)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六條規定,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設立由有關方麵專家組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對可能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潛在危害進行風險分析和評估。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並將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及時通報國務院有關部門。

(4) 《食品安全法》第十七條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對經綜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並予以公布。

(二) 國外食品安全監測、預警係統

1 全球環境監測係統

1975年,全球環境監測係統(GEMS)成立,主要任務就是監測全球環境,並對環境組成要素的狀況進行定期評價。

2 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係統

2002年,歐盟發布了178/2002號食品安全基本法,並據此建立了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係統(RASFF)。

3 美國食源性疾病監測係統

美國的食源性疾病監測係統主要由美國農業部食源性疾病信息監測係統、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網、FDA食品安全網與國家食源性疾病分子分類監測網構成。

4 國際食品安全當局網絡

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著手創建了國際食品安全當局(INFOSAN)網絡,用於改善國家和國際層麵的食品安全主管部門之間的合作,對國際上各國食品安全主管部門間進行日常食品安全信息交換,同時為食品安全緊急事件發生時迅速獲取相關信息提供載體。

(三) 國內食品安全監測、預警係統

我國食品安全采用分段監管模式,衛生部、農業部和質檢總局分別建立了側重點不同的食品安全監測和安全預警係統:衛生部參照全球環境監測規劃/食品汙染監測與評估計劃(GEMS/FOOD),開展了食品汙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農業部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製度,對全國大中城市的蔬菜、畜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實行從生產基地到市場環節的定期監督檢測,並根據監測結果定期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質檢總局建立了全國食品安全風險快速預警與快速反應係統,與多個國家食品質檢中心日常檢驗檢測數據和國內監督抽查數據動態采集對接,同時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進行風險監測。

食品安全快速反應係統應包括監測係統、信息收集分析係統、預報通報係統、危機應急處置係統等要素。建立食品安全預警信息渠道,覆蓋全國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網絡,負責監控、收集、分析各類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建立預測與評價係統,對信息係統收集的信息,依據預報預警評價標準及時向主管部門和社會通報;並采取相應的對策對可能發生的危機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控製。我國食品安全預報預警係統的完善構想,具體架構如。

食品安全預報預警係統的建設構想(晏紹慶,2007)

(四) 加強食品安全監測、預警的措施

1 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的風險評估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三條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麵的專家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代表組成。製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依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並充分考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參照相關的國際標準和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並廣泛聽取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意見。

(2)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執行情況分別進行跟蹤評價,並應當根據評價結果適時組織修訂食品安全標準。

2 加強對企業的重點監督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規定,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統一組織、協調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監督管理;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風險較高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重點加強監督管理。

3 生產許可證的現場審核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審核申請人提交的本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要求的相關資料,必要時對申請人的生產經營場所進行現場核查;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準予許可;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不予許可並書麵說明理由。

4 健全食品安全生產管理製度

(1)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的食品安全管理製度,加強對職工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做好對所生產經營食品的檢驗工作,依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2)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製度。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參加工作。

(3)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條規定,食用農產品生產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和國家有關規定使用農藥、肥料、生長調節劑、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食用農產品的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生產記錄製度。縣級以上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業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導,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的安全使用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