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維生素(1 / 2)

維生素是一類有機化合物,為人體正常組織發育,以及健康、生長所必需的一種營養物質。與糖類、脂肪、蛋白質和水分等營養元素不同的是,當人體內缺乏維生素或吸收、利用不當時,會導致人體的特定缺乏症或綜合征。

目前,已確定的維生素共有13種: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煙酸、泛酸、葉酸、生物素、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另外,還有一些維生素,如維生素B4(膽堿)、維生素B13(又稱乳清酸)、維生素B15(又稱潘氨酸)、維生素F(又稱亞油酸)、維生素U、維生素T及維生素P等。

1.維生素分類 維生素是個龐大的家族,但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

(1)水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可溶於水,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泛酸、生物素、膽堿(維生素B4)等。正常人過量攝入水溶性維生素時,可通過排尿的方式把它排出體外,但如果過大劑量地攝入,則會引起一些不良反應,如嘔吐、腎病等。

(2)脂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不溶於水,在食物中常與脂類共存,在腸道中與脂類的吸收也密切相關。吸收後的脂溶性維生素,主要儲存於肝髒中。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2.維生素缺乏病

(1)維生素缺乏病症:如果把人類的身體比作汽車的引擎,那麼維生素就是一種潤滑油。這種物質在食物中含量甚微,對人體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有人長期缺乏某種維生素,體內的化學變化便無法順利進行,它會導致代謝過程障礙、生理紊亂、抗病能力減弱,並由此引發多種病症。所以,維生素屬於微量的有機化合物,雖不是人類熱能的來源,但卻是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殖健康所必需的營養素。

有些維生素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一旦食物中缺乏某種維生素,則無一例外地引起相應的代謝障礙,並表現出相對特異的臨床症狀。維生素缺乏症中,較為熟知的有缺少維生素D而造成的佝僂病,缺乏維生素K而造成的血液凝固障礙等。

各種維生素缺乏症所引發的症狀雖然有所不同,但隻要缺乏任何一種維生素,都將會在生理上、心理上產生障礙。例如,維生素C缺乏導致壞血病;維生素B1缺乏導致腳氣病;維生素B5(煙酸)缺乏導致癩皮病等。

機體缺乏維生素時所表現出來的症狀極其輕微,人們即便是處於維生素不足的狀態也不會察覺到,謂之維生素潛在缺乏。比如,有的人會莫名其妙地出現一些症狀,如情緒急躁、失眠、皮膚粗糙、牙齦出血、頭部沉重等一些稱不上是疾病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