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和飲食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中的寶貴財富,源遠流長,特色各異,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豐富的居住民俗和飲食習俗。在各個曆史時期形成的不同風格,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築,有些堪稱民間瑰寶。民間自古就對飲食頗為講究,《漢書·地理誌下》便稱“(巴蜀)民食稻魚,亡(無)凶年憂”。充足的食物,使得巴蜀形成“尚滋味、好辛香”的世風。

舊時,大戶人家的建築多為公館、莊園,不但建築精美,還常與庭院結合,組成一進一進的院落,且又多因同就勢,根據地形條件靈活布局,不落窠臼,常可感受到較多的文化氣息。這不,貧家女兒羅菊花作為一個借腹生子的生育工具被騙進蘭府,隨著這座豪門大宅漸次在她眼前展開,我們也可以跟著領略一下這座莊園的建築藝術。當然,我們領略的,還有這座豪門大宅裏的飲食和服飾習俗。

民國十九年一個秋天的上午,一個叫羅菊花的貧家女孩隨著蘭府一個叫王媽的老婆子,來到了蘭府。這是菊花第一次看見蘭府莊園。蘭府莊園坐落在離流江場兩裏的鄉下。莊園坐北朝南,主要由朝門、前廳、後廳三進建築和左右廂房組成。朝門高大巍峨,正中塑有鶴翔圖案;牆頂上蓋著琉璃瓦,以防雨雪對牆體的侵蝕。朝門兩邊廂房,靠西是一處碉樓。碉樓四麵開窗,站在樓上,就可以觀察周圍動靜。靠東是馬房。看見那些紅牆黃瓦和屋脊上的飛獸鴟吻,菊花忽然感到有些害怕,便不由自主地停下步子,不知所措地望著王媽。王媽說:“走吧,別怕!”

菊花又站了一會,才鼓起勇氣,跨進了蘭府的第一道朱紅大門——朝門。

進了朝門一看,裏麵是一個空曠的院子。院子地麵用一色的青石板嵌砌而成,中間用紅色琉璃板砌了一條甬道。菊花正要朝兩邊看,猛不防從學館裏擁出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家麻雀鬧窩一樣叫著跳著。見了菊花,突然都不叫不跳了,直直地把目光落在菊花身上。菊花猛地羞紅了臉,更加埋下了頭,隻顧慌慌地趕自己的路。王媽急忙趕到她身邊,說:“別害怕!這是老爺家裏的學館。”又指了院子對菊花說,“這是前院!兩邊的廂房一邊是學館……”

菊花沒等王媽說完,便好奇地問:“老爺家裏還有學館?”

王媽說:“老爺仁慈呢!老爺家裏沒人讀書,可老爺說富不丟書,窮不丟豬,學館不能關。來讀書的都是些親戚和管家家裏的孩子,老爺每年要負擔好些錢呢!”她又指點著菊花,“你才來,好好看看!那是戲樓,逢年過節、生辰慶典,老爺和老夫人便請來唱戲的,在那裏唱戲。但老爺、老夫人和太太,一般是不在這裏看戲的,那裏隻是供下人、雜役們看戲的地方……”

聽到這裏,菊花又忙問:“那老爺、老夫人和太太在哪裏看呢?”

王媽說:“老爺、老夫人和太太看戲,大都在後園的東宛樓!”

菊花聽完,“哦”了一聲,表示明白了。王媽見了,又指了一處房屋對菊花說:“那是馬房,來拜訪老爺的人,騎的馬都拴在那裏,還有碉樓!”

王媽一邊指點,一邊帶著菊花走過前院,上了兩步台階,進入蘭府前廳。菊花一看,這個廳的建築十分寬大,正想對王媽問這樣大的廳老爺拿來做什麼?卻不料王媽先對菊花說了:“這叫上客廳。老爺專門用來會客的!”

菊花一聽,心裏又糊塗了,便又問王媽:“老爺會客怎麼要這樣大的屋子?”

王媽說:“老爺會客是分等級的,這個客廳隻用來會一般的客人,因此比較簡陋。客廳兩旁的房子,左邊這個叫‘讀書台’,右邊這個叫‘養心齋’,聽說過去老老爺便在這裏讀書、養心。現在老爺讀書在後園裏,這裏現在是大管家和賬房先生辦公的地方。”一麵說,一麵又帶了菊花往後麵走。來到了上客廳後麵,這裏又是一處空曠的院子,中間仍用紅色琉璃板拚成一條甬道。兩邊廂房,王媽對菊花介紹說,一邊叫“東賓客樓”,一邊叫“西賓客樓”。說過去老爺府裏人丁興旺時,這裏每天都是賓客如流,高朋滿座,而今住著蘭府的管理人員。菊花聽了這話,便在心裏想:那老爺、老夫人、太太住在哪裏呢?想著,回頭看見了一處建築,比上客廳還要堂皇,便以為蘭洪恩、老夫人、太太肯定住在那裏了,心便有些慌亂起來。她忍著心跳跨上台階,跨過正房門檻,果然見客廳裏一張朱紅大桌,兩邊幾把太師椅,也是紅色,擦得纖塵不染,油光鋥亮。牆上掛著字畫,兩邊小茶幾上擺著茶器。又見了正廳兩邊,開著小門通向側房,菊花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斷,不由自主地站了下來。

王媽見了,急忙問:“怎麼不走了?”

菊花忐忑地問:“老爺、老夫人、太太……”

王媽說:“老爺、老夫人、太太都住後麵呢!”

菊花驚訝地問:“還有房子呀?”

王媽說:“早著呢,這才來到後廳!”說完又指點著屋子,“中間這間正房叫作中客廳。老爺比較特殊的客人,便在這裏會見,所以陳設自然比上客廳莊重、完備一些……”

正說著,右側屋的門“吱呀”一聲響了。接著,大管家手拿一本賬冊,從房裏走了出來。大管家穿了一身寧綢長衫,麵孔容光煥發,看年紀不到四十歲,可他的實際年齡早奔五十了。菊花沒見過蘭洪恩,也沒見過大管家,看見一位和和善善的老爺站在自己麵前,忙慌張地鞠了一躬,喊道:“老爺!”

王媽急忙說:“他不是老爺,是大管家!”

菊花紅著臉,又匆忙瞥了大管家一眼。她猛地想起冉龍貴說的向大管家借稻穀的事,一看大管家,也果真一副慈善麵孔,於是又急忙感激地喊了一聲:“大管家!”

大管家目光上下將菊花打量了一遍,笑吟吟地說:“來了?”語氣親切,讓菊花聽來像慈父一般。菊花正不知該如何回答,王媽卻代她回答了:“來了!”

大管家接著說:“來了就好!”說完,又意味深長地看了菊花一眼,匆匆忙忙夾著賬冊走了。

等大管家走後,王媽把菊花帶到止足亭,然後說:“姑娘,你先在這裏待著,我進去通報了老夫人,再來叫你。”說完,急急地顛著小腳去了。可剛走兩步,又回頭對菊花說:“姑娘,你可不要亂走,老爺府裏規矩很多,可別惹下麻煩。”說完,見菊花兩眼落到園子兩邊的亭子上,便知道她好奇,於是就介紹說:“那兩個亭子,左邊的叫‘望春樓’,右邊的叫‘挹翠閣’!你現在站的這個亭子,叫‘止足亭’。剛才我說老爺府裏規矩大,大就大到這裏。除了非常特殊的客人經老爺允許能進這園子外,一般的客人和府裏的下人、雜役,是不能走進這園子的。即使是大管家,也隻能走到這裏,所以才叫止足亭,你站在這裏一定不要亂走!”說完,王媽這才往裏麵去了。

菊花站在那裏,果然不敢亂動,卻好奇地打量起園子來。原來,蘭府這建築除了三進及兩邊廂房外,還有一處,這就是和中客廳一條通道相連的後園——藕荷園。這藕荷園建築非同一般,樓台亭閣,錯落有致,飛簷流丹,曲曲折折,假山、花圃、池塘、遊廊,應有盡有。園中池塘裏遍種蓮藕,此時蓮花還沒開完,滿園異香。一條曲曲彎彎的水道圍繞在幾個亭子間,菊花看見幾個漢子正在外麵往水道裏倒水,便明白這園子裏的水是先由蘭府挑水的下人從井裏汲出水來,挑到止足亭旁,再倒進一個大水槽裏,讓水沿著一條彎彎拐拐的“曲池”,潺潺地流到裏麵一口巨大的石缸裏的。菊花想:這兒大概才是老爺、老夫人和太太住的地方吧,簡直是人間天堂了!她不知等待她的是什麼,蘭府這麼多的房屋,這麼多的人,還有這麼多規矩,看來,要做好蘭府的一個“丫頭”,也真不容易呀……她正這麼想著,王媽進來了,對菊花說:“姑娘,快進去見老夫人、太太吧!”

王媽一邊說,一邊帶著菊花進了藕荷園。菊花進去一看,又是一處人間仙境。隻見一座座樓台亭閣,一片片奇花異草,一棵棵丹桂石榴,以及池塘、回廊,屋頂絳紫色的琉璃瓦,全都安詳地籠罩在一片陽光之中。菊花知道外麵此時的太陽正炎熱如火,可這裏,不知是太陽自身減輕了熱量,還是園子有消退暑熱的魔力,連罩著園子的陽光也顯得柔和而清涼。菊花輕輕歎了口氣,除了驚訝,還是驚訝!她睜大眼睛四處瞧著,同時張開嘴唇,用力呼吸著從沒嗅到過的那種微溫的涼氣和凝重的芳香。她覺得身子裏好像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在升起,一種說不清、道不明卻使人感到有點甜蜜、有點眩暈、有點微醉的味道。

她們走過曲池,來到了荷塘邊的通明閣前,站住了。這才發現這後園的建築和前麵正房的建築一樣,充滿了蘭府先人的匠心。前麵的三進建築緊緊相連,中間兩個空曠的院子,院子的中軸線又特地用紅琉璃板鋪成一條直直的甬道,從朝門貫通到中客廳,兩邊的廂房把院子緊緊封住。王媽見菊花發愣,便說:“姑娘,你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