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支書看了他一眼,像檢查工作似的問:“都準備好了嗎?”
溫老二說:“你放心,什麼都安排好了,你說什麼時候開席,就什麼時候開席!”
溫支書知道今日逢場,鄉上的幹部會來得晚一些,就看著冒著熱氣的屜籠和飯甑說:“別急,多蒸一會,蒸一些!”
溫老二又有些討好地說:“你放心,就是缺牙巴老太也吃得動了!”
溫支書說:“那就十二點半放迎客炮,一點鍾正式開席!”溫支書估計那時,鄉幹部們都到了。
溫老二說:“一點鍾才開席,是不是晚了點?客多,起碼也得開三輪呢!”
溫支書說:“聽我的,沒錯!”接著又說:“去把傻老三喊開,像什麼話。”
溫老二皺起了眉頭,說:“剛才才把他喊進屋裏,可一轉眼又出來了!管他的,又不是今天才知道他是傻子。”
溫支書見一切都在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就和客人一一打過招呼後,走到廚房裏。廚房裏彌漫著一股濕濕的蒸汽和濃厚的油煙味。灶台前麵,同樣坐著兩個女人,將火燒得旺旺的。大鐵鍋裏沸油翻滾,請來的大師傅正在炸魚。魚是全魚,都是昨天才從水庫裏打上來的,每條魚都在兩斤左右,是絕對沒受過汙染的綠色食品。大師傅把剖開掏盡內髒的魚,放在身邊調好的麵粉盆裏滾一下,順手就丟進滾沸的油鍋裏。油鍋裏立即冒出一股油煙,並發出一陣“劈劈啪啪”的爆炸聲。大師傅用兩根長長的筷子,夾住魚迅速地翻動,不一時,魚的兩麵被炸出一種淡黃的顏色,大師傅才把它們撈進灶台上的筲箕裏,隻等著一會開席時,將燒好的糖醋汁澆到魚身上就行了。溫支書又看了看旁邊案板上切好的菜和配好的佐料,很是滿意大師傅的廚藝,和大師傅說了幾句客氣話,又出來看了看那些請來幫忙的女人,此時她們在老婆穀厚芬的率領下,正忙著在水庫邊淘菜和清洗碗筷,顯得既緊張,又有條有理,完全用不著他操什麼心了。於是溫支書就在心裏感歎了一聲:“還是商品經濟好哇!”
原來,除開支客司溫老二外,不論是大師傅這樣的“專家”,還是那些燒火、洗菜的女人和挑水劈柴搬桌子的雜工,溫支書今天都是事先和他們講好報酬的。燒火洗菜的女人,每人三十元,外加一塊肥皂。挑水劈柴的雜工,每人四十元,外加一張毛巾。大師傅辦席按桌數算,每桌十五元,外加香煙一包。溫支書也不知道這些規矩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又是誰帶頭興起的。起初,溫支書對這個規矩非常反感:“井水挑不幹,氣力用不完,幾千年來,不是哪家有事,鄰裏打個招呼,就去幫忙的嗎?出點力就要給錢,這個時代還有沒有一點互相幫助的精神了!”但不管溫支書怎麼想不通,時代發展不以他的意誌為轉移,一個顯著的事實就是:如果你不給錢,就請不到人幫忙!漸漸地,溫支書也就想通了:人人都在鉚足勁掙錢,你憑什麼要人家白給你幫忙?氣力是用不完,可人家不給你幫忙,到城裏做“棒棒”,一天還要掙幾十元呢!再說,幫忙是人情,人情終究是要還的!你欠了人家的情,就是欠了人家的債。給了錢,你也不欠人家的債了,無債才能一身輕!這樣一想,溫支書又覺得給錢沒什麼不好,倒覺得是天經地義的事了。給了錢,你看看,大夥幹活多巴心巴肝,連碗筷都是由大師傅帶來的,自己隻當甩手掌櫃,一點也不用操心,這樣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