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二點多,鄉政府一幹人在趙副鄉長的帶領下,比溫支書預計的時間提前到了。一陣迎客炮響過後,溫老爺子的壽宴開始了。由於席桌多,院子裏擺了三桌,其餘的都擺在了寬寬的庫壩上。雖然庫壩上沒有遮擋,陽光直接曬到了人們身上,但由於山裏的溫度比平壩低,加上水麵的濕氣夾著馨香的植物氣息不斷襲來,令人感到特別的清爽,所以也就抵消了陽光的暑氣。剛把杯筷擺好,人們就“呼”地圍了上去,把位置占住了。先前打牌的人更幹脆,連身子也沒動,穩穩地坐在原來的座位上——鄉下坐席,大家都喜歡坐第一輪,因為第一輪的桌椅板凳及杯子碗筷,都會比下一兩輪幹淨一些。溫支書想給鄉政府來的客人勻一桌,趙副鄉長知道這樣會得罪其他客人,就對溫支書擺了擺手說:“算了,我們才來,正好休息一會,就下一輪吧!”溫支書聽了,隻好作罷。
接著,大師傅開始上菜。先上的是涼菜。涼菜是大師傅昨天晚上才現鹵的。一盤豬耳朵,一盤黃牛肉,一盤黃豆幹,一盤牛肚條,一盤鵝菌肝,外加一盤鳳爪,六隻盤子呈蓮花瓣狀拚在每張桌子上。大師傅的手藝果然不錯,擺在桌子上的六盤涼菜,無論色、香、味,一點不比城裏鹵菜館鹵出的差,加之刀功更絕。單從刀法上看,就有直切、推切、拉切、鍘切、斜刀批等,因而,除開鳳爪以外,擺在盤子裏的每樣菜,都不薄不厚,片片均勻,增一毫毛則厚,減一毫毛則薄。陽光下,豬耳朵晶瑩透亮,黃牛肉紅中帶紫,黃豆幹白中發黃,牛肚條黃中帶白,鵝菌肝亦紫亦黃,菜一上桌,就贏得了眾人一片叫好聲。涼菜上完,接著就上蒸菜。蒸菜是仿傳統的九大碗蒸的,不過除開一道酥肉還是過去九大碗中的內容以外,其餘的菜都不是過去的“肥大塊”了。首先上的自然是一海碗酥肉,是用豬脊肉拌豆粉經清油炸熟,再加上適當的水在屜籠裏燜蒸而成,出籠時再在上麵淋上香油,撒上蔥花兒、薑末兒、胡椒麵、辣椒麵、蒜泥水等佐料。菜一上桌,香氣襲人。這是一道“頭子菜”,不但要先上桌,中途吃完了,也不能提前收碗,必須要等到下席時,和其他碗筷一道撤下去。緊接著上的,是一隻清蒸蹄膀,足有兩三斤重,湯麵上也浮著蔥花,輕輕剝開外麵一層豬皮,裏麵全是一坨一坨的“耗兒肉”。第三道菜上的是一隻全雞,頭從一隻翅膀下伸了過來,嘴唇微張,似是打鳴的樣子,雞的肚子裏塞著沙參和貝母。第四道菜是一隻臥在湯盆裏的鴨,湯裏漂著細細的海帶絲,那鴨仿佛正在遊動一樣。第五道是一隻王八臥在八個鴿子蛋上,第六道是一盤紅糖糯米,第七道是一盤芋兒打底子的芙蓉蛋,第八道菜是一盤瘦多肥少、用榨菜打底子的扣豬肉,第九道菜就是大師傅在裏麵廚房裏炸出的、浸了糖醋汁的糖醋鯉魚。蒸菜上完,馬上跟著就是炒菜。炒菜除了一盤青椒肉絲外,主要是以素菜為主,如熗白菜、清炒苦瓜、空心菜、幹煸四季豆等。最後上的一缽清湯,清澈見底,湯白如玉,又令大家拍案叫奇。溫支書在眾人的吃喝和讚歎聲中,一桌桌舉杯敬酒,說:“大家多吃點,啊!坐席莫客氣,客氣餓自己,啊!”臉上帶著一股自豪之情。
——選自長篇小說《拯救》四川文藝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娛樂、遊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