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那些愛好廣泛、活動適度,而又難為個人情感左右的人,可以順利成功地度過老年。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長壽才真正有益,老年人由經驗凝煉出的智慧也才可以得以正常的發揮。僅僅是告誡年輕人別犯錯誤是難以收到實效的,因為一來年輕人很難接受勸告,二來犯錯誤原本就是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老年人一旦受著個人情感的左右,就會覺得如果將自己的心思從兒孫身上挪開,生活便會顯得空虛。如果事實果真如此,那麼,當你還有能力為子女們提供物質幫助,比如資助他們一筆錢,或為他們編織毛衣之時,你就應當明了並非子女們的快活幸福僅是因為有了你的陪伴扶助。
有的老人常因害怕死亡而鬱悶苦惱。對年輕人來說,恐懼死亡可以理解。有的年輕人還擔心戰爭會奪去他們的生命。一想到生活在他們麵前展示的種種美好景象會突然消失,他們就會深陷於痛苦之中。這種恐懼應當說是情有可原。但是,對一位曆盡了人世悲歡、已履行了自己社會責任的老人,恐懼死亡就顯得有些可憐,甚至可恥了。克服這種恐懼的最好辦法是——至少我持這種觀點——逐漸拓寬自己的興趣範圍,擺脫個人情感的支配,讓包繞自我的圍牆漸漸離你而去,而你自己的生活則越來越多地融會到社會生活的波浪之中。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應當像是河流,開始是涓涓細流,在狹窄的山間艱難穿行,然後熱烈地衝過巨石,瀉下瀑布。漸漸地,河床變得寬廣,河岸得以擴展,河水趨於舒坦平緩。最後,河水彙入海洋,不再有中斷和停頓,毫無驚悸痛苦地消逝了自身。能如此來看待自己一生的老人,便不會因死亡而恐懼,而痛苦,因為他的生命,他之所愛,都將因為彙入了海洋而繼續存在。
老年人隨著精力的衰竭,將日益感受到生命的疲憊,此時長眠將會是一種愉快的解脫。我渴望能逝於尚能勞作之時,我未竟的事業將由後來人所繼承。令我深感安慰的是,我已經對這個世界傾盡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