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有效閱讀的哲理美文 22.(1 / 1)

學生有效閱讀的哲理美文 22.

世界像一個舞台

莎士比亞

世界是一個舞台,一切的男女都不過是演員:他們有他們的登場和退場,而且一個人在他的時代裏扮演許多的角色,他的角色的扮演分七個時期。

最初嬰孩在乳母懷抱裏啼哭嘔吐。於是帶著書包啼哭的學童,露著早上明澈的臉,像一隻蝸牛般很勉強地爬向學校;於是長籲短歎的戀人以哀傷的短歌呈獻給他的情人的峨眉;於是愛好離奇的咒罵的軍人,胡須長得像一隻豹,愛惜名譽,急於爭吵,甚至於在炮口內覓取如泡沫幻影的名譽;於是法官飽食了困難,挺著美觀的圓肚子,張著莊嚴的眼睛,留著規規矩矩的胡須,他的發言充滿著聰明的格言和時新的例證,他這樣扮演他的角色。

第六個時期轉入消瘦的、穿著拖鞋的醜角。

鼻上架著眼鏡,身邊掛著錢袋,好好節省下來的年青時代的襪子,穿在他的瘦縮的小腿上,大得難以使人相信,他的壯年洪亮的聲音轉成小孩子尖銳的聲音,在他的聲音裏充滿竹笛的尖聲。

最後一幕結束這怪事層出的傳記是第二個嬰孩時期,並且僅僅是湮沒無聞,沒有牙齒,沒有眼睛,沒有味覺,沒有一切的東西。

天才

雨果

天才與凡人的不同之處,在於所有的天才都具有雙重性,恰如意大利哲學家傑洛墨·卡爾當所說:“紅寶石與水晶玻璃之別就在於紅寶石具有雙重折射”。

天才與紅寶石一樣都有著雙重返光,雙重折射。在精神與物質領域此種現象彼此相同。

我不知紅寶石這種鑽石中的極品是否真的存在,這尚有待於論證。但古時的煉金術對此作了肯定,於是,化學家們便開始了艱難的尋求。天才確確實實地存在於我們周圍。隻要讀過埃斯庫羅斯和尤維納爾的第一行詩,我們便可以發現這種人類的“紅寶石”。

天才身上的雙重返光現象,把修辭學家所稱作的對稱法上升到了最高境界,這便是從正反麵去觀察事物的至高無上的才能。

莎士比亞孜孜不倦地追求詩句的對偶,所以隻透過他的某一特點來評價他整個的人,而且是像他這樣一個人是不公正的。事實上莎士比亞就像所有真正偉大的詩人一樣,無可爭辯地應當獲得“酷似創造”這個讚語。而何謂創造呢?這便是善與惡、歡樂與憂傷、男人與女人、怒吼與歌唱、雄鷹與禿鷲、閃電與光輝、蜜蜂與黃蜂、高山與深穀、愛情與仇恨、勳章與恥辱、規矩與變形、星辰與庸俗、高尚與卑下。世界上永恒的對稱就是大自然。從其中所產生的反義語的對稱,充滿在人的一切活動中——即存在於寓言與曆史,也存在於哲學與語言。你成為複仇女神,人們便稱你為歐墨尼德斯;你弑殺生父,人們便稱你為菲羅帕特爾;你成為一名功勳卓著的將軍,人們便將你昵稱為“小小的班長”。莎士比亞的對稱遍存於他的作品,無處不有,俯拾皆是。這種反襯普遍存在,生與死、冷與熱、公正與偏斜、天使與魔鬼、蒼穹與大地、鮮花與雷電、音樂與和聲、靈魂與肉體、偉大與渺小、寬廣與狹隘、浪花與泡沫、風暴與口哨、靈魂與鬼影等,正是基於這些人世間遍存的衝突,這種循環交替的反複,這種永存不變的正反,這種最為基本的對照,這種普遍而永恒的矛盾,畫家倫勃朗才構成了他的明暗,雕塑家比拉內斯才創造了他的曲線。若要想將對稱從藝術中除去,那你就先將它從大自然中剔除幹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