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煎(鹹寒兼澀法)
生牡蠣(二兩,碾細)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溫三服。
一甲複脈湯方
即於加減複脈湯內,去麻仁,加牡蠣一兩。
【解讀】
溫病經過攻下治療後,大便稀溏比較嚴重,一晝夜間三四次,脈象仍然呈現數脈的,不可用加減複脈湯,應當用一甲煎治療。服藥一二日後,如大便已不再稀溏,可改用—甲複脈湯治療。
溫病經過攻下治療後,按照常理應該停數天不大便,現在反而大便稀溏,而且次數較多,這種現象不是患者平素真陽虛弱,就是攻下法使用不當起的,有導致陰液衰亡的可能。這時若用滋養陰液而質地滑潤的加減複脈湯治療,反會引起陰液更加耗傷。所以治療隻用牡蠣一味,單獨使用則藥專力宏,既能保存陰液,又能固澀大便,而月還能清泄在裏的餘熱。雖隻用一味藥,卻能發揮三方麵的治療作用。
一甲煎(鹹寒兼澀法)
生牡蠣(碾成細末)60克
上藥用水8杯,煎煮成3杯,分3次溫服。
一甲複脈湯方
即在加減複脈湯中去火麻仁,加牡蠣30克。
十、下焦溫病,但大便溏者,即與一甲複脈湯。
溫病深入下焦劫陰,必以救陰為急務。然救陰之藥多滑潤,但見大便溏,不必待日三、四行,即以一甲複脈法,複陰之中,預防泄陰之弊。
【解讀】
下焦溫病,隻要出現大便稀溏的,就可用一甲複脈湯治療。
溫病邪熱深入下焦劫灼腎陰,此時的治療,必須以救陰液為當務之急。但是滋補陰液的藥物大多質地滑潤,所以下焦溫病隻要出現大便稀溏,不必等待病情發展到大便每日三四次,就可使用一甲複脈湯治療。因為本方在恢複陰液的同時,還有預防陰液下泄的功效。
十一、少陰溫病,真陰欲竭,壯火複熾,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
按前複脈法為邪少虛多之治。其有陰既虧而實邪正盛,甘草即不合拍。心中煩,陽邪挾心陽獨亢於上,心體之陰,無容留之地,故煩雜無奈;不得臥,陽亢不入於陰,陰虛不受陽納,雖欲臥得乎!此證陰陽各自為道,不相交互,去死不遠,故以黃芩從黃連,外瀉壯火而內堅真陰;以芍藥從阿膠,內護真陰而外捍亢陽。名黃連阿膠湯者,取一剛以禦外侮,一柔以護內主之義也。其交關變化神明不測之妙,全在一雞子黃,前人訓雞子黃,僉謂雞為巽木,得心之母氣,色赤入心,虛則補母而已,理雖至當,殆未盡其妙。蓋雞子黃有地球之象,為血肉有情,生生不已,乃奠安中焦之聖品,有甘草之功能,而靈於甘草;其正中有孔,故能上通心氣,下達腎氣,居中以達兩頭,有蓮子之妙用;其性和平,能使亢者不爭,弱者得振;其氣焦臭,故上補心;其味甘鹹,故下補腎;再釋家有地水風火之喻,此證大風一起,蕩然無餘,雞子黃鎮定中焦,通徹上下,合阿膠能預熄內風之震動也。然不知人身陰陽相抱之義,必未能識仲景用雞子黃之妙,謹將人身陰陽生死寤寐圖形,開列於後,以便學者入道有階也。
黃連阿膠湯方(苦甘鹹寒法)
黃連(四錢)黃芩(一錢)阿膠(三錢)白芍(一錢)雞子黃(二枚)
水八杯,先煮三物,取三杯,去滓,納膠烊盡,再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日三服。
【解讀】
溫病邪熱傳入下焦足少陰腎,真陰耗損將要枯竭,而邪火仍然熾盛,症見心煩不寧,不能入睡的,用黃連阿膠場治療。
按:前麵所說的加減複脈湯法,是用於溫熱實邪已經衰微,而陰液耗傷較為明顯的邪少虛多證的治療方法。本條所說的是陰液雖己虧虛,但溫熱實邪仍然熾盛的證候,因此加減複脈湯中的甘草就不適用了。本證出現的心煩不寧,是由於陽熱實邪夾心火熾盛於上,心陰嚴重消耗,陰陽不能交通,因而見有心中煩躁不適的症狀;不能入睡,是因為陽氣亢盛不能進入陰分,陰液虧虛又不能接受陽氣進入,因此即使想睡,又怎麼能夠入睡呢?
本症在病機上陰陽都已經產生病變,不能相互協調而保持動態平衡,所以病情嚴重,極易導致死亡。所以治療出黃芩配合黃連,清瀉在外的實火而堅斂在內的真陰;用白芍配合阿膠,保護內在真陰而平抑亢盛於外的陽熱。
方名之所以稱黃連阿膠湯,是取黃連性味之剛強以杭禦侵擾心經的邪熱,阿膠性味之柔潤以保護心髒陰液的意思。本方交通心腎、調和陰陽作用的奧妙之處,全在於用了雞子黃這味藥。
前人在講雞子黃時都說:雞屬於八卦中的“巽”針,與風木相應。由於肝屬木,心屬火,而木能生火,所以屬於風木的雞,便自然獲得了能生心火的母氣。因為它色呈紅赤,所以能夠入心經。前人所說的這些內容,隻不過是子虛補母的道理,雖然道理正確,但沒有說清楚其中的奧妙所在。
雞子黃有地球的形象,屬於血肉有情一類的藥物,具有生生不斷的特性,是安定中焦的理想藥物。既有甘草的功能而又優於甘草。因為它正中有孔,所以能上通心氣,下達腎氣,安定中焦而又能通達到上焦和下焦,有類似蓮子的奇妙功用。雞子黃性味和平,能使偏亢的陽氣不再熾盛,虛弱的真陰得到恢複;其氣味焦臭,所以能上補心陰;其味甘而鹹,所以又能下補腎陰。
此外,佛教有地上的水可被風火消灼的比喻,本證若一旦出現肝風內動的變化,則陰液必然會被完全消灼幹淨,而雞子黃能鎮守並安定中焦,可通達上下心腎,配合阿膠就能預防虛風內動的發生。如果人們不了解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道理,就必然不能理解張仲景在黃連阿膠湯中用雞子黃的奧妙所在。
黃連阿膠湯(甘甘鹹寒法)
黃連12克阿膠9克黃芩3克白芍3克雞子黃2個
取水8杯,先煎煮黃連、黃芩、白芍3味藥,煎成藥液3杯後去掉藥渣,加入阿膠並使其完全溶化,再加入雞子黃,攪拌調勻,1日分3次服。
十二、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熱自陰來者,青蒿鱉甲湯主之。
夜行陰分而熱,日行陽分而涼,邪氣深伏陰分可知;熱退無汗,邪不出表而仍歸陰分,更可知矣,故曰熱自陰分而來,非上中焦之陽熱也。邪氣深伏陰分,混處氣血之中,不能純用養陰,又非壯火,更不得任用苦燥。故以鱉甲蠕動之物,入肝經至陰之分,既能養陰,又能入絡搜邪;以青蒿芳香透絡,從少陽領邪外出;細生地清陰絡之熱;丹皮瀉血中之伏火;知母者,知病之母也,佐鱉甲、青蒿而成搜剔之功焉。再此方有先入後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陰分,有鱉甲領之入也:鱉甲不能獨出陽分,有青蒿領之出也。
青蒿鱉甲湯方(辛涼合甘寒法)
青蒿(二錢)鱉甲(五錢)細生地(四錢)知母(二錢)丹皮(三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解讀】
夜間發熱,清晨熱退身涼,熱退時不伴有出汗,屬邪熱從陰分而來的,用青蒿鱉甲湯治療。
衛氣夜間循行於陰分時出現發熱,白天循行於陽分時熱退身涼,說明發熱是邪熱深伏於陰分引起的;熱退時不出汗,說明邪熱沒有隨汗從肌表外出而仍然深伏於陰分,所以說這種邪熱顯然是從陰分而來,並不是上焦或中焦的陽熱之邪。病邪深伏在人體的陰分,混處在氣血之中,治療既不能單用養陰的方法,又因為不是壯盛的實火,所以更不能過分地使用苦燥藥物。
因此,用取自善於蠕動的鱉的甲殼,深入肝經並達於人體陰分,既能滋養陰液,又能深入血絡搜索病邪,用氣味芳香的青蒿透達脈絡中邪氣,並可引導邪氣經少陽經排出體外;用細生地黃清解陰經血絡中的熱邪;牡丹皮清瀉深伏在血分的火邪;所謂知母,顧名思義,就是能知道病變產生的根源,它與鱉甲、青蒿相配合,可共同發揮搜尋、驅逐病邪的功能。
此外,本方的作用還有先入於裏然後出外的奧妙。青蒿不能直接進入陰分,但鱉甲能夠引導它深入陰分;鱉甲不能獨自外出陽分,但青蒿可以引導它外出陽分。
青蒿鱉甲湯方(辛涼合甘寒法)
青蒿6克知母6克鱉甲15克細牛地黃12克牡丹皮9克
上藥用水5杯,煎煮成2杯,1日分2次服。
十三、熱邪深入下焦,脈沉數,舌幹齒黑,手指但覺蠕動,急防痙厥,二甲複脈湯主之。
此示人痙厥之漸也。溫病七、八日以後,熱深不解,口中津液幹涸,但覺手指掣動,即當防其痙厥,不必俟其已厥而後治也。故以複脈育陰,加入介屬潛陽,使陰陽交紐,痙厥不可作也。
二甲複脈湯方(鹹寒甘潤法)
即於加減複脈湯內,加生牡蠣五錢、生鱉甲八錢。
【解讀】
熱邪深入下焦肝腎,脈象沉數,舌麵幹燥,牙齒焦黑,隻覺手指蠕動,急需防止痙厥的發生,用二甲複脈湯治療。
這裏主要提示人們了解痙厥發生的早期表現。溫病發病七八日以後,熱邪深入而不能外解,內現口中幹燥無津,隻覺手指時常不自主地蠕動時就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痙厥的發生,不必等到痙厥症狀非常明顯後才開始治療。所以治療用加減複脈湯滋養陰液,再加入介類藥物潛陽熄風,使陰陽能夠相互協調,這樣就可以避免痙厥的發生。
二甲複脈湯(鹹寒甘潤法)
即在加減複脈湯中再加入生牡蠣15克、生鱉甲24克。
十四、下焦溫病,熱深厥甚,脈細促,心中憺憺大動,甚則心中痛者,三甲複脈湯主之。
前二甲複脈,防痙厥之漸;即痙厥已作,亦可以二甲複脈止厥。茲又加龜板名三甲者,以心中大動,甚則痛而然也。心中動者,火以水為體,肝風鴟張,立刻有吸盡西江之勢,腎水本虛,不能濟肝而後發痙,既痙而水難猝補,心之本體欲失,故憺憺然而大動也。甚則痛者,“陰維為病主心痛”,此證熱久傷陰,八脈麗於肝腎,肝腎虛而累及陰維故心痛,非如寒氣客於心胸之心痛可用溫通。故以鎮腎氣、補任脈、通陰維之龜板止心痛,合入肝搜邪之二甲,相濟成功也。
三甲複脈湯方(同二甲湯法)
即於二甲複脈湯內,加生龜板一兩。
【解讀】
溫病熱邪傳入下焦肝腎,由於邪熱深入,以致四肢抽搐厥冷的症狀非常嚴重,脈象細小而短促、心中劇烈跳動,甚至出現心中疼痛的,用三甲複脈湯治療。
前麵所說的二甲複脈湯法,主要作用是防止痙厥的發生,但即使痙厥已經發生了,也可用二甲複脈湯熄風止痙。本法在上方中加入龜甲,並定名為三甲複脈湯,主要是因為出現心中劇烈跳動,甚至心中疼痛的症狀。心中劇烈跳動的原因是,在生理上心火依賴腎水的滋養,本證肝風大動,有立刻耗盡腎水的趨勢,而肝風內動引起的痙厥,又起因於腎水虧虛不能滋養肝木。
因此,當痙厥已經發生,耗損的腎水又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恢複,心髒失去了腎水的滋養,所以產生了心中劇烈跳動的症狀。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心中疼痛,正如《內經》所說“陰維脈病變的主要表現是心痛”,本證邪熱久留不解,損傷肝腎真陰,出於人體奇經八脈都隸屬於肝腎,肝腎陰虛就會累及陰維脈,以致出現心中疼痛的症狀。
這種心痛在治療上不同於寒邪侵犯心胸的心痛可用溫通的方法,所以來用具有潛鎮腎氣、滋補任脈、通調陰維脈作用的龜甲治療心痛,再配合能入肝搜邪的鱉甲、牡蠣,三者協同發揮作用,可望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三甲複脈湯方(同二甲複脈湯法)
即在二甲複脈湯中再加龜甲30克。
十五、既厥且噦(俗名呃忒),脈細而勁,小定風珠主之。
溫邪久踞下焦,爍肝液為厥,擾衝脈為噦,脈陰陽俱減則細,肝木橫強則勁,故以雞子黃實土而定內風;龜板補任(謂任脈)而鎮衝脈;阿膠沉降,補液而熄肝風;淡菜生於鹹水之中而能淡,外偶內奇,有坎卦之象,能補陰中之真陽,其形翕闔,故又能潛真陽之上動;童便以濁液仍歸濁道,用以為使也。名定風珠者,以雞子黃宛如珠形,得巽木之精,而能熄肝風,肝為巽木,巽為風也。龜亦有珠,具真武之德而鎮震木。震為雷,在人為膽,雷動未有無風者,雷靜而風亦靜矣。亢陽直上巔頂,龍上於天也,製龍者,龜也。古者豢龍禦龍之法,失傳已久,其大要不出乎此。
小定風珠方(甘寒鹹法)
雞子黃(生用,一枚)真阿膠(二錢)生龜板(六錢)童便(一杯)淡菜(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