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五杯,先煮龜板、淡菜得二杯,去滓,入阿膠,上火烊化,納雞子黃,攪令相得,再衝童便,頓服之。
【解讀】
下焦溫病既有手足發痙厥冷,又見呢逆頻頻(俗稱打呃忒),脈象細而弦勁有力的,用小定風珠治療。
濕邪留滯下焦日久,消爍肝髒陰液則出現手足發痙厥逆,病變影響衝脈則導致呃逆頻頻,脈細是陰陽氣血都已虛衰的表現,又因肝風內動則自細而弦勁有力。所以方中用雞子黃培補脾胃而鎮靜肝風,用龜甲滋補任脈而潛鎮衝脈;阿膠藥性沉降,能夠滋補陰液而內熄肝風;淡菜雖生長在鹹味的海水中,卻味道清淡,它的結構外麵成雙而內部卻是單個,很像八卦中坎卦的形狀,所以能補養少陰腎中的真陽;它的外形呈收斂關合的狀態所以又能潛鎮下焦真陽的向上衝逆;童便屬於濁液,因濁液易歸下焦濁道,故以它作為使藥。
本方之所以命名為定風珠,是因為方中雞子黃很像珠子的形狀,它獲得了與八卦中巽卦相應的木之精華,所以能夠平熄肝風。按五行歸類,肝與屬巽卦的木相對應,巽卦又同時主風。龜能生蛋,蛋也有珠子的外形,它如同傳說中威震北方的真武神靈一樣能鎮住與震卦相應的木。震卦與雷相應,在人體與膽相對應,天上打雷的時候沒有不起風的,一旦雷聲停止,風也就隨之平靜。亢盛的陽氣向上直達巔頂部位,就像龍在天上遊動一般,而能夠製伏龍的隻有龜。古代就有馴養龍的方法,雖然早已失傳,但其精華大致如此。
小定風珠方(甘寒鹹法)
雞子黃(生用)1枚真阿膠6克生龜甲18克童便1杯淡菜9克
上藥用水5杯,先煮龜甲、淡菜,煎至藥液剩2杯時去掉藥渣,加上阿膠,繼續放在爐火上加溫使其完全溶化,然後加入雞子黃,並攪拌調由最後衝入童便,1次服下。
十六、熱邪久羈,吸爍真陰,或因誤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疭,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時時欲脫者,大定風珠主之。
此邪氣已去八、九,真陰僅存一、二之治也。觀脈虛苔少可知,故以大隊濃濁填陰塞隙,介屬潛陽鎮定。以雞子黃一味,從足太陰,下安足三陰,上濟手三陰,使上下交合,陰得安其位,斯陽可立根基,俾陰陽有眷屬一家之義,庶可不致絕脫歟!
大定風珠方(酸甘鹹法)
生白芍(六錢)阿膠(三錢)生龜板(四錢)幹地黃(六錢)麻仁(二錢)五味子(二錢)生牡蠣(四錢)麥冬(連心,六錢)炙甘草(四錢)雞子黃(生,二枚)鱉甲(生,四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雞子黃,攪令相得,分三次服。喘加人參,自汗者加龍骨、人參、小麥,悸者加茯神、人參、小麥。
【解讀】
熱邪久留不解,消爍耗損下焦腎陰,或因為誤用辛溫解表,或因為濫用苦寒攻下,導致患者精神委靡困倦,手足搐搦,脈象虛弱無力,舌質紅絳而苔少,隨時都會發生虛脫現象的,可用大定風珠治療。
這是邪熱已經去除十之八九,而腎中真陰隻剩十之一二的治療方法。從患者見有脈象虛弱、舌苔少等症狀可以明確,本證以真陰虛為主,所以用大量味濃質稠的藥物以填補真陰,補充不足;用甲殼類藥物熄風潛陽,鎮定止痙。方中用雞子黃這味藥,作用於中焦足太陰,並能向下安定足三陰經,向上接濟手三陰經,使經絡上下交通相濟,則陰液能正常內藏而不被耗損,陽氣便有了立足的基礎。隻要能使陰陽如同夫妻一樣相互協調、相互依存,便可避免陰竭陽脫的危險證候出現。
大定風珠方(酸甘鹹法)
生白芍18克阿膠9克生龜甲12克幹地黃18克火麻仁6克五味子6克生牡蠣12克麥冬(連心)8克炙甘草12克雞子黃(生)2個鱉甲(生用)12克
上藥用水8杯,煎煮成3杯,去掉藥渣,再加入雞子黃攪拌和勻,1日內分3次服下。如果兼見氣喘的加入人參,兼見自汗的加入龍骨、人參、小麥,兼見心悸的加入茯神、人參、小麥。
十七、壯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風珠、複脈。邪少虛多者,不得用黃連阿膠湯。陰虛欲痙者,不得用青蒿鱉甲湯。
此諸方之禁也。前數方雖皆為存陰退熱而設,其中有以補陰之品為退熱之用者;有一麵補陰,一麵搜邪者;有一麵填陰,一麵護陽者。各宜心領神會,不可混也。
【解讀】
下焦溫病邪火仍然熾盛的,不能用大、小定風珠及加減複脈湯等方劑治療。邪火已弱而陰虛較重的,不能用黃連阿膠湯治療。陰液虧虛將要發生痙厥的,不能用青蒿鱉甲湯治療。
本條說的是下焦溫病常用方劑的使用禁忌。前麵所列的幾個方劑,雖然都是以保存陰液、祛除邪熱為治療目的,但具體作用並不相同,有的方劑是用補陰藥物夾達到退熱的目的;有的方劑是一麵滋補陰液,一麵搜除病邪;還有的方劑是一麵填補真陰,一麵保護陽氣。因此,臨床血細心體會各方劑的作用特點,不可混淆亂用。
十八、痙厥神昏,舌短,煩躁,手少陰證未罷者,先與牛黃紫雪輩,開竅搜邪;再與複脈湯存陰,三甲潛陽,臨證細參,勿致倒亂。
痙厥神昏,舌蹇煩躁,統而言之為厥陰證。然有手經足經之分,在上焦以清邪為主,清邪之後,必繼以存陰;在下焦以存陰為主,存陰之先,若邪尚有餘,必先以搜邪。手少陰證未罷,如寸脈大,口氣重,顴赤,白睛赤,熱壯之類。
【解讀】
溫病手足抽搐,四肢厥冷,神態昏迷、舌體短縮,煩躁不安,如果手少陰心包證候還沒有完全解除的,治療應先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之類的方劑,以開通心竅、搜除病邪;然後再用加減複脈湯滋養陰液,牡蠣、鱉甲、龜甲等三甲熄風潛陽。臨床辨證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仔細分析,治療次序不可顛倒紊亂。
溫病出現手足抽搐,四肢原冷,神誌昏迷,舌體轉動不利,煩躁不安等症狀,總體來說都屬於厥陰證範疇。但厥陰證又有手厥陰經病變和足厥明經病變之分:邪在上焦的手厥陰病證,治療必須以清泄邪熱為主,邪熱清除之後還必須繼續滋補陰液;邪在下焦的足厥陰病證,治療則以保存陰液為主,但如邪熱仍然較盛,則養陰之前又必須先搜除病邪。手少陰心經病變沒有解除的證侯表現,可見寸脈較大,口中熱臭氣重,兩顴紅赤,眼睛白睛發紅,身熱較高等。
十九、邪氣久羈,肌膚甲錯,或因下後邪欲潰,或因存陰得液蒸汗,正氣已虛,不能即出,陰陽互爭而戰者,欲作戰汗也,複脈湯熱飲之。虛盛者加人參;肌肉尚盛者,但令靜,勿妄動也。
按:傷寒汗解必在下前,溫病多在下後。縛解而後得汗,誠有如吳又可所雲者。凡欲汗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若正虛邪重,或邪已深入下焦,得下後裏通;或因津液枯燥,服存陰藥,液增欲汗,邪正努力紛爭,則作戰汗,戰之得汗則生,汗不得出則死。此係生死關頭,在頃刻之間。戰者,陽極而似陰也,肌膚業已甲錯,其津液之枯燥,固不待言。故以複脈加人參助其一臂之力,送汗出表。若其人肌膚尚厚,未至大虛者,無取複脈之助正,但當聽其自然,勿事騷擾可耳,次日再議補陰未遲。
【解讀】
下焦溫病邪氣久留不解,患者皮膚幹糙起屑,此時或者由於運用攻下法後邪熱將要向外潰散,或者因為經過滋陰法治療後陰液得以恢複將要蒸汗外出,但因正氣已經虧虛,無力鼓動陰液而不能即刻汗出,待正氣來複,邪正劇烈交爭,患者出現全身戰粟症狀的,是將要發生戰汗的表現,治療可用加減複脈湯趁熱服下。如果正氣虛弱較甚的,再加人參;如果患者形體還比較豐滿的,隻需讓患者安靜休息,不要隨意打擾。
按:一般而言,傷寒病能夠通過出汗而使病邪解除的,大多發生在攻下法運用之前;溫病治療過程中,這種情況多出現在攻下法運用之後。確實如同吳又可所說的那樣,搏結之邪外解之後才能出汗。
大凡患者將要出汗的時候,必然先出現煩躁不安,而後才出汗並使邪氣外解。如果患者氣既虛而邪氣又重,或邪氣已經深入下焦,通過攻下後裏氣得通;或者因為津液枯涸幹燥,服用滋陰方藥後陰液恢複而將要作汗,這時邪正劇烈交爭,便可導致戰汗的發生。
如果戰栗後全身出汗,則預後大多良好;如果戰栗後汗不得外出,則預後大多不良。可見戰汗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生死變化就在頃刻之間。戰栗是人體陽氣鬱積到極點而產生的一種狀似陰證的表現,患者既然皮膚幹糙起屑,其津液已經枯涸幹燥,已是非常明顯的現象。所以治療用加減夏脈湯再加人參以助正氣抗邪之力,促進汗液從肌膚外出。
如果患者形體還比較豐滿厚實,尚沒有達到十分虛弱的程度,則不必用加減複脈湯以扶助正氣,隻要任其白然,安靜休息,旁人不要驚動幹擾,等到第二日再考慮滋補陰液也不為遲。
二十、時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易者,有瘀血也,犀角地黃湯主之。邪在血分,不欲飲水,熱邪燥液口幹,又欲求救於水,故但欲漱口,不欲咽也。瘀血溢於腸間,血色久瘀則黑,血性柔潤,故大便黑而易也。犀角味鹹,入下焦血分以清熱,地黃去積聚而補陰,白芍去惡血、生新血,丹皮瀉血中伏火,此蓄血自得下行,故用此輕劑以調之也。
犀角地黃湯方(甘鹹微苦法)
幹地黃(一兩)生白芍(三錢)丹皮(三錢)犀角(三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解讀】
患者不時用水漱口但又不願下咽,大便色黑而容易解出,這是內有瘀血的表現。用犀角地黃場治療。
溫病邪入血分,大多不想喝水,但因熱邪耗傷津液而口中幹燥,又想求救下水,所以出現隻想用水漱口而不願下咽的症狀。由於攝血流阻於腸道,血色因瘀滯日久而變為黑色,血液性質柔潤,所以大便色黑而易於解出。本方中犀角味鹹,能深入下焦血分以清泄邪熱;地黃能袪除瘀血積聚而又滋補陰液;白芍可祛除瘀血,滋生新血;壯丹皮能泄伏藏於血分中的邪熱,4藥合用則蓄結於腸道的瘀血就能下行外解,所以選用犀角地黃湯這—活血化瘀輕劑進行調治。
犀角地黃湯方(甘鹹微苦法)
幹地黃30克生白芍9克牡丹皮9克犀角9克
上藥用水5杯,煎煮成2杯,分2次服,藥渣再加水煎成1杯服。
二十一、少腹堅滿,小便自利,夜熱晝涼,大便閉,脈沉實者,畜血也,桃仁承氣湯主之,甚則抵當湯。
少腹堅滿,法當小便不利,今反自利,則非膀胱氣閉可知。夜熱者,陰熱也;晝涼者,邪氣隱伏陰分也。大便閉者,血分結也。故以桃仁承氣通血分之閉結也。若閉結太甚,桃仁承氣不得行,則非抵當不可,然不可輕用,不得不備一法耳。
桃仁承氣湯方(苦辛鹹寒法)
大黃(五錢)芒硝(二錢)桃仁(三錢)當歸(三錢)芍藥(三錢)丹皮(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下止後服,不知再服。
抵當湯方(飛走攻絡苦鹹法)
大黃(五錢)虻蟲(炙幹為末,二十枚)桃仁(五錢)水蛭(炙幹為末,五分)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下止後服,不知再服。
【解讀】
下焦溫病小腹部堅硬脹滿,小便正常,人夜身體發熱,白天熱退身涼,大便秘結,脈象沉實有力的,屬於下焦蓄血證,用桃仁承氣湯治療,病情嚴重的可用抵當場治療。
一般而言,患者小腹部堅硬脹滿,應當小便不利,現在反而正常通利,說明本證不是由膀胱氣化功能閉阻引起。夜間發熱,是邪在陰分發熱的特點;白天熱退身涼,是邪熱隱藏潛伏於陰分所致。大便秘結不通,是瘀血內結的表現。所以,治療用桃仁承氣湯通導血分的淤滯。如果血分瘀血蓄結程度嚴重,用桃仁承氣湯不能使瘀血破散,則必須用抵當湯才能奏效,但抵當湯不可隨便使用,這裏僅作為臨床必備的一種治法提山來以便應急。
桃仁承氣湯方(苦辛鹹寒法)
大黃15克芒硝6夫桃仁當婦芍藥牡丹皮各9克
上藥用水8杯,煎煮成3杯,先服1杯。服藥後如果大便得通,則停服餘下的藥物;如果服藥後沒有反應,則繼續服藥。
抵當湯方(飛走攻絡苦鹹法)
虻蟲(炙幹燥後磨為粉末)20枚大黃桃仁各15克水蛭(炙幹燥後磨為粉末)15克
上藥用水8懷,煎煮成3杯,先服1杯,如果服藥後大便下利,則停服餘下的藥物;如果沒有反應,則繼續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