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在治療時,有相應的現成治法而不用;對於無相應現成治法的,又亂發議論;或者拘泥於前人一家之言而不知變通運用。這些遺留下來的壞影響數不勝數。醫生用自己也弄不清楚的藥物來治療陌生的疾病,患者豈有不死的道理?這種死亡,患者家屬不知道死亡的原因,死者更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死,就連醫生也不知道患者死亡的原因,真是太冤枉了。我看到這些情況之後,心裏就感到很悲傷,於是就寫了這篇《解產難》。
產後總論
產後治法,前人頗多,非如溫病混入傷寒論中,毫無尺度者也。奈前人亦不無間有偏見,且散見於諸書之中,今人讀書不能搜求揀擇,以致因陋就簡,相習成風。
【解讀】
治療婦女產後疾病的方法,前人有很多論述,不做溫病混雜在《傷寒論》之中那樣沒有標淮可言。但是前人的論述多散見於各種書籍中。況且其中難免有偏見的地方。現在的人讀書時,既不加以選擇又不深入鑽研,隻是因陋就簡地草率從事,並沿襲成為—種風氣。
茲特指出路頭,學人隨其所指而進步焉,當不岐於路矣。本論不及備錄,古法之闕略者補之,偏勝者論之,流俗之壞亂者正之,治驗之可者表之。
【解讀】
為此,我特意為學習者指明道路,使他們能不斷地學習進步,以免誤入歧途。當然,本書也不能把所有問題都談到,隻能對前人論述的簡略或缺少的部分加以補充,對偏見之處加以評論,對流於習俗的錯誤加以改正,對可以效法的治療經驗加以表述。
產後三大證論一
產後驚風之說,由來已久,方中行先生駁之最詳,茲不複議。《金匱》謂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人病痙;亡血複汗,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
【解讀】
關於產後驚風的說法已經很久了,有不少不向的觀點,其中方中行先生辯駁得最詳細,這裏不再重複了。《金匱要略》中說婦女產後不久常見有3種疾病:一是痙病,二是鬱冒,三是大便難。剛分娩的婦女血虛體弱,加上汗出較多,衛表虛弱,很容易遭受外界風邪,產生筋脈痙攣的痙病。分娩時失血過多,再加上出汗,致陰血不足而不能供養於上,因而出現頭目昏眩的鬱冒證;由於津濃耗傷過多,腸道失卻濡潤,導致大便幹硬難解。
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複。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
【解讀】
產婦患鬱冒證,脈搏虎弱無力,嘔吐不能飲食,大便卻堅硬,頭麵部有汗液。產生這些症狀的原因是由於產後陰血石足,陽氣偏勝於上,陽氣偏勝於下就會發生鬱冒。當鬱冒快要解除的時候,必然會出大汗,這是因為患者陰血虛於下,致使陽氣無所依附而行於上,所以頭部出汗。可見,產婦容易出汗是陰血不足,陽氣獨盛於上的緣故,出汗可使過盛之陽外泄,陰陽之氣才能趨於調和。如大便堅硬,嘔吐且不能正常飲食,可用小柴胡湯治療。
病解能食,七、八日複發熱者,此為胃實,大承氣湯主之。按此論乃產後大勢之全體也,而方則為汗出中風一偏之證而設。故沈目南謂仲景本意,發明產後氣血雖虛,然有實證,即當治實,不可顧慮其虛,反致病劇也。
【解讀】
服藥病症狀好轉,飲食就會增加。但過了七八天後再度發熱,這是形成胃家實的腑實證,宜用大承氣湯治療。《金匱要略》所論述的僅是產後主要的病症,而所舉的兩個方劉,也隻是針對產後汗出中風這種病證而設立。因此沈目南說張仲景這一條文的原意,是指出產後患者氣血固然不足,似是有實證。如果見到實證,就應該按實證治療,切不可顧慮產後氣血虛弱,不敢攻逐實邪,反而會使疾病加重。
產後三大證論二
按產後亦有不因中風,而本髒自病鬱冒、痙厥、大便難三大證者。蓋血虛則厥,陽孤則冒,液短則大便難。
【解讀】
產婦在產後也有不是感受風邢,而是因內髒病變而出現鬱冒、痙厥、大便難這三大病證的。這是指由血虛,筋脈失卻濡養,虛風內動而痙厥;明血耗蠍於下,陽氣亢盛於上,而頭目昏眩;陰液枯少、大腸失卻濡潤而大便難。
冒者汗者,脈多洪大而芤;痙者厥者,脈則弦數,葉氏謂之肝風內動,餘每用三甲複脈,大小定風珠及專翕大生膏而愈(方法注論悉載下焦篇),淺深次第,臨時斟酌。
【解讀】
鬱冒和出汗多的患者,因陰虛陽盛而脈象多洪大而芤;痙厥的患者,脈象多弦數,葉天士稱這種病證為肝風內動。我遇到這類病證,采用三甲複脈湯、大定風珠、小定風珠以及專翕大生膏往往收到良好療效(有關方法、注解和論述均載於下焦篇)。對於上述方劑可根據病情淺深和陰液虧耗程度而酌情選擇運用。
產後三大證論三
《心典》雲:“血虛汗出,筋脈失養,風入而益其勁,此筋病也;亡陰血虛,陽氣遂厥,而寒複鬱之,則頭眩而目瞀,此神病也;胃藏津液而灌溉諸陽,亡津液胃燥,則大腸失其潤而大便難,此液病也。
【解讀】
《金匱心典》中記載:血虛並且出汗較多,筋脈失卻濡養,當感受風邪以後,筋脈會更加拘急攣縮,這是筋脈的疾病:陰血不足,陽氣偏勝,如果複加寒邪外鬱,就會頭目昏眩而看不清東西,這是神誌的疾病,胃主藏津液以灌溉各條陽經,如津液耗傷而胃中津液不足,大腸失於滋潤致大便難解,這屬於津液的疾病。
三者不同,其為亡血傷津則一,故皆為產後所有之病”。即此推之,凡產後血虛諸證,可心領而神會矣。按以上三大證,皆可用三甲複脈、大小定風珠、專翕膏主之。蓋此六方,皆能潤筋,皆能守神,皆能增液故也,但有淺深次第之不同耳。
【解讀】
這3種疾病雖然症狀不同,但都是由於血液受損津液耗傷所致,因此皆屬於產後常見的疾病。由此推斷,凡是產後血虛的各種病證,都可以有所領悟。上述三大病證,均可用三甲複脈腸、大小定風珠、專翕大生膏等方劑進行治療。因為這6個方劑、都有濡潤筋脈、養心安神、滋養津液的作用,隻是作用的深淺層次有所不同而已。
產後無他病,但大便難者,可與增液湯(方注並見中焦篇溫熱門)。以上七方,產後血虛液短,雖微有外感,或外感已去大半,邪少虛多者,便可選用,不必俟外感盡淨而後用之也。
【解讀】
若產後沒有其他病證,隻有大便困難,司用增液湯治濘(處方及注釋都見於中焦篇溫熱門)。以上所舉的7首方劑,凡是產後血虛液虧的病證,雖然有輕微的外感見症,或者外感病邪已清除大半,表現為邪少虛多者,就可選用,不必等外感之邪完全清除完畢才選用。
再產後誤用風藥,誤用辛溫剛燥,致令津液受傷者,並可以前七方斟酌救之。餘製此七方,實從《金匱》原文體會而來,用之無不應手而效,故敢以告來者。
【解讀】
另外,若產後誤用祛風藥物,或者誤用辛溫香燥的藥物,使津液損傷的,都可以根據病情而選用以上7方。我製定的這7首藥方,實際上是足從剖析《金匱要略》一書中的原文得來的,運用到臨床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介紹給學習者。
產後瘀血論
張石頑雲:“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眩,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涎壅盛者,急用熱童便主之。或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芎歸湯加人參、澤蘭、童便,兼補而散之(此條極須斟酌,血下多而暈,血虛可知,豈有再用芎、歸、澤蘭辛竄走血中氣分之品,以益其虛哉!其方全賴人參固之,然人參在今日,值重難辦,方既不善,人參又不易得,莫若用三甲複脈、大小定風珠之為愈也,明者悟之)。
【解讀】
張石頑說:婦女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會出現眼花、頭暈等症狀,或者心下滿悶,神誌不清,牙關緊閉,或者痰涎壅盛喉中有痰聲的,應馬上用熱童便衝服。如果是出血過多而頭暈,或者神誌昏糊,心中煩亂,可用芎歸湯加人參、澤蘭、童便,取補散結合的方法(本條必須慎重考慮,出血過多而頭暈,可知是血虛,怎麼能再用川芎、當歸、澤蘭等辛香走竄耗傷血中之氣的藥物使其更虛呢?該方全依賴人參—味藥補正固虛,然而今天的人參價格昂貴並且很難買到。我認為既然立方不妥善,人參又不容易得到,不如用三甲複脈湯、大小定風珠等為好,精明的人一定會領悟這個道理)。
又敗血上衝有三:或歌舞談笑,或怒罵坐臥,甚則逾牆上屋,此敗血衝心多死,用花蕊石散,或琥珀黑龍丹,如雖悶亂,不至癲狂者,失笑散加鬱金;若飽悶嘔惡腹滿脹痛者,此敗血衝胃,五積散或平胃加薑、桂、不應,送來複丹,嘔逆複脹,血化為水者,《金匱》下瘀血湯;若麵赤嘔逆欲死,或喘急者,此敗血衝肺,人參、蘇木,甚則加芒硝湯蕩滌之。大抵衝心者,十難救一,衝胃者五死五生,衝肺者十全一、二。又產後口鼻起黑色而鼻衄者,是胃氣虛敗而血滯也,急用人參蘇木,稍遲不救”。
【解讀】
另外敗血上衝引起的病證有3種:一為患者或歌或舞,妄作言笑,或喜怒無常,少臥不定,甚至跳越牆垣,登房上屋,此為敗血衝心,多難救治,可用花蕊石散或琥珀黑龍丹治療。如果雖有悶亂煩躁,但還沒有達到癲狂的地步,可用失笑散加鬱金治療。二為患者胸皖飽悶、惡心嘔吐、腹部脹滿疼痛,此為敗血衝胃,可以用五積散或平胃散加幹薑、肉桂治療,若不能取效,可再送服來複丹。如果嘔吐氣逆、腹部脹滿,此為血化為水,可用《金匱要略》中的下淤血湯進行治療。三為患者麵部紅赤、嘔吐氣逆難以忍耐,或喘促氣急,此為敗血衝肺,可以用人參、蘇木進行治療;病症嚴重的,還可加芒硝以通下蕩滌。一般敗血衝心的患者,10例中難得治好1例;敗血衝胃的患者,10例中可以治好5例;敗血衝肺的患者,10例中隻能夠治好一二例。此外還有產後患者口鼻部出現黑色,並日鼻中出血的,這是胃氣虛敗又有血液淤滯所致,應立即用人參、蘇木冶療,若稍有延遲就有可能失去治療機會。
愚按產後原有瘀血上衝等證,張氏論之詳矣。產後瘀血實證,必有腹痛拒按情形,如果痛處拒按,輕者用生化湯,重者用回生丹最妙。蓋回生丹以醋煮大黃,約入病所而不傷他髒,內多飛走有情食血之蟲,又有人參護正,何瘀不破,何正能傷。近見產婦腹痛,醫者並不問拒按喜按,一概以生化湯從事,甚至病家亦不延醫,每至產後,必服生化湯十數帖,成陰虛勞病,可勝悼哉!
【解讀】
我認為產後本來就有淤血上衝等證,張氏對此作了詳細的論述。產後淤血的實證,一定有腹部疼病拒按的表現,如果患者疼痛部位拒按,病情輕的用生化湯治療,病情嚴重的用回生丹最好。因為回生丹中所用的大黃經過醋煮處理,可以直入病變所在部位而損傷其他髒腑,方中還用了許多能夠飛行月具有吸血功能的蟲類藥物,同時還有人參扶助正氣,這樣還有什麼淤血不能攻逐,正氣又何至於被損傷?近來常見婦女產後腹痛,醫生並不問其疼痛是拒按還是喜按,全部用生化湯進行治療,甚至有的家屬在婦女生產之後,不請醫生診治,一定要服生化湯十餘劑,導致陰虛勞損之病,實在是令人惋惜。
餘見古本《達生篇》中,生化湯方下注雲:專治產後瘀血腹痛、兒枕痛,能化瘀生新也。方與病對,確有所據。近日刻本,直雲:“治產後諸病”,甚至有注“產下即服者”,不通已極,可惡可恨。
【解讀】
我看到舊刻本《達生篇》中生化湯放下注解記載:本人專用於治療產後淤血腹痛、兒枕痛,具有化淤生新的作用。該方與治療的病證相符,確有根據。而最近的刻本中卻直接說生化湯能治療產後各種病證,甚至有的注解為分娩後立即服用,極其不通道理,真是令人生惡生恨。
再《達生篇》一書,大要教人靜鎮,待造化之自然,妙不可言,而所用方藥,則未可盡信,如達生湯下,“懷孕九月後服,多服尤妙”,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憂之矣。豈有不問孕婦之身體脈象,一概投藥之理乎?
【解讀】
其實《達生篇》主要是教人在生產時保持鎮靜,順其自然,這種說法是很合乎常理的,但是書中所用的方劑藥物未必盡善盡美,不可全信。如在生化湯下注釋中說:懷孕9個月以後開始服用,越多服用越好。這豈不是本來無事,庸俗之人卻自尋煩惱嗎?哪有不問孕婦的身體和脈象怎麼樣,就一律投服生化湯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