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感到不可理解。

蒯通說:“楚漢相爭,曠日持久,百姓怨恨。平庸無能的人,斷不能平息這場戰爭。你如果幫助漢王得了天下,將來不過封侯,而如果背叛漢王自立,您就可以跟楚漢三分天下,像鼎的三足一樣相互對峙(三分鼎足)。這樣,劉、項誰也不敢先動手。以您的雄才大略,去阻止楚漢的爭鬥,這樣做順應了百姓的願望,誰不感謝您的恩德?天下諸侯,一定會服從。天賜良機,切莫錯過,否則,您現在幫劉邦,將來反受其禍,望您三思啊!”

韓信聽了蒯通之言,覺得進退兩難,最後還是決定不背叛劉邦而落不義之名。後來韓信在垓下用“四麵楚歌”之計,逼得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得了天下。韓信被封淮陰侯,但劉邦總懷疑他會造反,而且蒯通的言論也傳到耳中,於是乘韓信不備,讓呂後把他誘殺了。

三石之弓

【釋義】後人用“三石之弓”抨擊那些自己本來能力不大,卻愛聽別人的吹噓,毫無自知之明的人。

【出處】此典出自《呂氏春秋·貴直論·壅塞》:“齊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弓也。其嚐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試引之,中關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

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用九石,豈不悲哉?

這段話意思是說:齊宣王喜歡射箭,非常喜歡聽別人誇讚他能使用強弓。他曾使用的不過是拉力三石的弓,故意拿給左右的臣子看,左右的臣子一個個試著拉,隻拉開一半就停下來,都異口同聲地說:“這弓拉力不下九石,除了大王誰能使用它?”

其實宣王所使用的不過是三石之弓,而終身自認為用的是九石之弓,這難道不可悲嗎?

口吻生花

【釋義】“口吻生花”比喻吟詩得意,興趣濃厚。

【出處】此典出自《雲仙雜記》引《白氏金鎖》:“張祜苦吟,妻孥喚之不應,以責祜。枯曰:‘吾方口吻生花,豈恤汝輩!’”

唐朝詩人張祜,一次正在苦心吟詩。這時他的妻子呼喚他,他詩興正濃,就沒有理睬她。妻子很生氣,責備張祜。張祜說:“我正在口吻生花,怎麼能應酬你呢!”

大放厥詞

【釋義】“大放厥詞”原來是讚揚柳宗元寫出了大量有文采的文章,含褒義。後來,常用來諷刺人大發議論,多用於貶義。

【出處】此典出自唐代韓愈《昌黎先生集·祭柳子厚文》:“玉佩瓊琚,大放厥辭(詞)。”

唐朝,有位傑出的文學家、哲學家叫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解州)人,世稱柳河東。他學習非常認真刻苦,二十歲便中進士,被授為校書郎,調藍田尉,升監察禦史裏行。柳宗元與劉禹錫卻參加了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他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

柳宗元的文學成就在當時是很高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柳”並稱。他的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山水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在柳州,時年四十六歲。

第二年,著名文學家、柳宗元的好友韓愈寫了《祭柳子厚文》,表達了對他的哀思。祭文大力稱讚了柳宗元的文采和才華,說他“玉佩瓊琚,大放厥辭。”意思是說,柳宗元的文章文筆秀美,盡力鋪陳詞藻,就像晶瑩淨潔的玉石。

大筆如椽

【釋義】原意指所用的筆有椽子那麼巨大。比喻筆力雄健或大手筆之作。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王珣傳》。

東晉時,20歲便被大司馬桓溫聘為主簿官的王珣,是宰相王異的孫子,他很有才華。有一次,官員們在一起開會議事,桓溫想試一下他的才學,就派人偷偷拿走了他的發言稿,但王珣發覺後並不慌張,仍舊侃侃而談,講出自己的觀點,令在場的人驚佩不已。從此,恒溫更加重視王珣。

有一天夜裏,王珣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人給他一支大筆,粗大得像架在屋梁上的椽子(大筆如椽)。王珣被夢驚醒了,馬上告訴家裏人說:“一定又有用得上我這支大手筆的時候。”

不久孝武帝去世了,寫訃告、哀策、諡議等一係列繁重而又重要的文字工作全由王珣承擔了起來。王珣把這一切都做得很好,博得了大家的好評。

子虛烏有

【釋義】子虛:不真實的事;烏有:哪有。原為假設的人名。後用來比喻假設的或不存在的人、事。

【出處】漢·司馬相如《子虛賦》。

梁孝王有一座“梁園”,方圓三百餘裏,圓內美景數不勝數,著名詞賦家司馬相如在為梁孝王供職時,曾在此居住了三年,並寫下了名作《子虛賦》。

《子虛賦》的內容是:楚王派一個叫子虛的人拜訪齊王,齊王率領全國狩獵能手,陪同子虛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遊獵活動。過後齊國烏有先生詢問子虛對這次遊獵活動的感受,期望得到讚揚。可是,子虛卻大談楚王的遊獵活動是如何壯觀,目的是貶低齊王的遊獵活動。烏有先生竭力為齊王辯護,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

此文寫得詞藻華麗,場麵宏偉。漢武帝讀了之後大為讚歎,下令召見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說:“《子虛賦》寫的是諸侯遊獵的場麵,如果是天子的遊獵,那場麵一定還要壯觀宏大。”漢武帝大喜,請司馬相如再寫。這樣,司馬相如就又寫下了《上林賦》。

《上林賦》寫的是亡是公聽了子虛、烏有先生各自誇耀本國君主遊獵盛況的對話後,認為齊、楚之事都不足道。於是,他介紹了天子遊獵活動的氣魄和天子花園上林苑的壯麗。文章末尾,司馬相如對諸侯、天子貪戀遊獵、荒廢政務的行為作了諷諫,主張修明政治,提倡節儉。

飛鳥驚蛇

【釋義】指優美的草書。

【出處】此典出自《法書苑》:“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我國的書法,有一種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字體叫草書。草書始於漢代,當時通行的是草隸,即草率的隸書。後來慢慢發展成為“章草”。到漢末,相傳有一個叫張芝的書法家去除了“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等劃形跡,上下字之間的筆勢往往牽連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為“今草”,即一般所稱的草書。

到了唐代,草書又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據載,唐代有一位僧人叫釋亞樓,擅長草書,他曾自題一聯:“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意思是說,草書要寫得活潑生動,猶如鳥兒飛射出林,驚蛇竄入草叢。

馬頭草檄

【釋義】“馬頭草檄”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檄:檄文,古代征召或聲討一類的文書。人們用“馬頭草檄”來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此典出自《舊唐書·薛收傳》:“秦府記室房玄齡薦之於太宗,即日召見,問以經略,收辯對縱橫,皆合旨要。授秦府主簿,判陝東道大行台金部郎中。時太宗專任征伐,檄書露布,多出於收,言辭敏速,還同宿構,馬上即成,曾無點竄。”

薛收,字伯褒,是隋朝內史侍郎薛道衡的兒子。薛收在十二歲時,就能夠寫出一手好文章。隋煬帝(楊廣)大業末年(公元605~618年),郡裏推舉薛收為秀才,可是他並不答應。

那時,天下英雄豪傑並起,要推翻隋朝的統治。薛收隱居在首陽山,準備待機而起。秦府記室房玄齡向李世民推薦薛收,唐太宗當天就召見他,向他詢問治國平天下的方略,薛收縱橫捭闔,講得頭頭是道,十分符合唐太宗的心意。唐太宗授予他秦府主簿的官職,並兼任陝東道大行台金部郎中。當時,唐太宗集中精力征戰討伐,征召或聲討一類的文書、捷報、布告,大都是由薛收起草寫成的。薛收草擬文稿時寫得特別快,有時在馬上寫成的文稿,就像事先寫好的一樣,每一句話都不需要改動。

不落窠臼

【釋義】“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獨創風格。多指文章、藝術作品。

【出處】此典出自《紅樓夢》第七十六回。

《紅樓夢》中描寫的大觀園裏,有座凹晶館。山的高處叫凸碧,山窪處叫凹晶。一年的中秋節晚上,林黛玉和史湘雲一塊兒在大觀園裏賞月。史湘雲對林黛玉說:“這山凹裏靠近水池邊有座凹晶館。山的高處叫凸碧,山窪靠水池處叫凹晶。這‘凸’、‘凹’二字,曆來用的人最少,現在用來作軒館的名子,更覺新鮮,不落窠臼。”

之乎者也

【釋義】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虛詞,譏諷文人咬文嚼字賣弄斯文,不講實際。

【出處】宋·文瑩《湘山野錄》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當上皇帝以後,準備拓展南京外城。他來到朱雀門前,抬頭看見門額上寫著“朱雀之門”四個字,覺得別扭,就問身旁的大臣趙普:“為什麼不寫‘朱雀門’三個字,偏寫‘朱雀之門,四個字?多用一個‘之’字有什麼用呢?”趙普告訴他說:“這是把‘之’字作為語助詞用的。”趙匡胤聽了,哈哈大笑,說:“之乎者也這些虛字,能助得什麼事情啊!”

後來,在民間便流傳一句諺語:“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五日京兆

【釋義】比喻任職時間短或即將離職。

【出處】漢·班固《漢書·張敞傳》。

張敞是西漢宣帝時的太中大夫,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秉公執法,不徇私情。他在位期間,得罪了許多有權有勢的人。

這些人為了排擠打擊張敞,便惡意向皇帝彈劾他,說他為人輕浮,作為一個大官竟在家裏為妻子畫眉,這真是有失尊嚴。漢宣帝聽了這些話心中也生疑問。

這一天,漢宣帝特意召來張敞,為了弄清事實情況。便問張敞道:

“聽說你在家裏為妻子畫眉,有這種事嗎?”

張敞非常坦誠地回答說:

“確有此事,皇上。不過拿這點小事大作文章的人有些太無聊了吧。有比妻子描眉這種事更為親昵的舉動,此屬臣下夫妻間的私生活,皇上也要過問嗎?”

漢宣帝聽了張敞坦率的回答,不免心中有些好笑,便說:

“我們是在閑聊,朋友之間沒有不可說的話,何況君臣之間呢,你就不必介意了。”

通過實地觀察,漢宣帝發現張敞確實是個大公無私的人,是個難得的好官,於是便任命他為京城的京兆尹。

當時京城裏有許多公子哥們橫行城裏,他們欺行霸市,強買強賣不說,有的還欺男霸女,草菅人命,百姓們受了欺壓,訴苦無門,告狀無路,都敢怒而不敢言。

張敞到任後,對這些不法之徒決不手軟,不論是誰,隻要觸犯刑法,一律嚴懲。

後來,朝中有位叫楊惲的大臣因得罪了漢宣帝而被處死。於是有人馬上向漢宣帝進張敞的讒言,說張敞與楊惲私交甚密,有千絲萬縷的聯係,現在楊惲得罪了皇上,要處死,張敞這樣的人也應一並治罪。

漢宣帝心裏明白,楊惲本來就無罪,張敞何罪之有,也就沒有把那些讒言放在心上。但還是有人四處散布流言,揚言張敞任職不會太久了,甚至連京兆衙門裏的官員們也聽到了這些傳言。

張敞根本不在意這些流言蜚語,一心隻作好自己的事。京城裏發生了盜竊案,張敞派絮舜去調查破案,可是絮舜接受命令後,沒有當一回事還跑回家去喝酒,將公務丟在一邊。

有人勸絮舜說,可不能將張敞的話當兒戲啊。絮舜卻有恃無恐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