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敞不過是五日京兆,能把我怎樣?”
有人將絮舜的話報告給張敞,張敞怒不可遏,立即將絮舜抓來,判處死刑。執行時,張敞很蔑視地讓人給絮舜送去一張紙條,條上寫道:
“五日京兆,一樣定你死罪,你絕活不過今天。”
事後,絮舜的家屬控告張敞,說張敞濫殺無辜,漢宣帝也覺得張敞的做法有些過分,便免去了他京兆尹的職務。
五經掃地
【釋義】“五經掃地”比喻喪盡文人體麵,即斯文掃地的意思。
【出處】此典出自《新唐書·祝欽明傳》:“帝與群臣宴,欽明自言能八風舞,帝許之。欽明體肥醜,據地搖頭稔目,左右顧眄,帝大笑。吏部侍郎盧藏用歎曰:‘是舉《五經》掃地矣!’”
唐代人祝欽明,字文思,少通經典,被選拔為明經之士,任東台典儀。唐高宗(李治)永淳年間(公元682~683年),拜為著作郎,任太子率更令。那時候,李顯(唐中宗)在東宮做太子,祝欽明兼侍讀,教太子讀經書。公元684年,唐中宗(李顯)複位,祝欽明被提拔為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三品。又任禮部尚書,封魯國公。
有一次,唐中宗與群臣宴飲,祝欽明自告奮勇說,他能跳八風舞為陛下助興,唐中宗答應了,他就跳了起來。祝欽明體形肥胖醜陋,搖頭晃腦,左顧右盼,惹得中宗哈哈大笑起來。吏部侍郎盧藏用歎息地說:“真是把五經之士的臉都丟盡了!”
倉頡造字
【釋義】“倉頡造字”說明,一個人說點好事並不難,難在疲於應付。
【出處】此典出自《淮南子·本經訓》:“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漢代高誘注:“蒼頡始視鳥跡之文造書契,則詐偽萌生;詐偽萌生,則去本趨末,棄耕作之業,而務錐刀之利。天知其將餓,故為雨粟;鬼恐為書文所劾,故夜哭也。鬼或作兔,兔恐見取豪(毫)作筆,害及其軀,故夜哭。”
這段話意思是說:
黃帝時期,有一個史官叫倉頡,他觀察鳥獸的足跡並從而受到啟發,就創造了文字。傳說他創製文字時,天上降下粟米,鬼在夜間哭泣。因為天擔心人們學會文字後,都去從事商業而放棄農耕,造成饑荒。鬼怕人們學會文字後,會作疏文彈劾它們,因此才在夜間哭泣。還有一種說法,兔子在夜間哭泣。因為兔子害怕人們學會文字後,取它們身上的毫毛做筆,從而危及它們的性命,因此才在夜間哭泣。
天女散花
【釋義】原是說佛經故事裏的天女以散花的方式來測試諸菩薩和弟子的道行。後多多來形容大雪紛飛或絢麗紛呈的景象。
【出處】佚名《維摩詰經·觀眾生品》。
傳說,佛教的傳播居士有一天正給眾人講佛經,宣佛法,他旁邊侍立著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都是佛祖釋加牟尼的大弟子,其餘弟子也圍坐四周,虔誠聽講,並不時發問,他們的聲音傳到了天上,被聰明漂亮的天女聽到了,她撥開浮雲看到下麵情景,就想:我不妨測試一下,看維摩的佛法和他弟子們的道行如何。
於是天女便飛到天國的花園裏,摘了些天花來。她順手擼下天花的花瓣,揣在衣兜裏,待飛到他們頭頂時,便把花瓣朝眾人身上撒去。佛教有個規矩,修行時必定要六根清淨,如果在人世間的各種欲望還未斬斷的話,就算沒有修到正果,必須繼續修煉。天花花瓣撒落在人身上,如果經過人身而飄灑開去,就說明這人一心向著佛祖,有道行;如果花瓣附身,粘住不飛,那就說明這人佛心不堅定。
大家突然看見天上飄落大把大把的花瓣,都不知是怎麼一回事,紛紛抬頭向上看去。經天女一折騰,果然那一大群能說會道的弟子們身上全粘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瓣,惟有文殊和普賢身上卻清清爽爽,連花粉都不曾沾衣。隻有維摩居士明白其中的底細,他不動聲色地微笑著。這時天女現出身形,並說明了原因,那一大群弟子聽後都感到很難為情。維摩出來打圓場了,他說:“普賢和文殊跟著佛祖釋加牟尼修煉了多少年,才達到這個地步,你們大家要努力才是!”大家都點頭稱是。
孔子斷糧
【釋義】這個成語指出,隻看表麵現象,仍會陷於主觀片麵;還需全麵了解情況,深入調查研究,才能掌握事物的真實情況。
【出處】此典出自《呂氏春秋·任數》。
孔子被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路上,連野菜湯也喝不上,七天沒有吃一粒飯,餓得實在是無計可施,隻好白天睡大覺。
顏回出去討米,得到了一點,拿回來煮飯吃。快要煮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從鍋裏抓起一把米吃掉了。孔子假裝沒有看見。沒多久飯煮熟了,顏回端著飯送給孔子吃。孔子站起來說:“今天我夢見了死去的父親,應該祭奠他,飯要幹淨,然後才好祭奠。”顏回答道:“不行。剛才煤灰掉進鍋裏,扔掉可惜,我就抓起來吃了。”孔子感歎地說:“人所相信的是眼睛,但是有時候眼睛也不可相信;所依靠的是心,然而有時候心也不足以依靠。弟子們記住,了解人實在是不容易呀!”
文不加點
【釋義】“文不加點”意即文章寫好後不用改動。人們用它形容文思敏捷,整篇文章都很完善。
【出處】此典出自《後漢書·禰衡傳》:“射時大會賓客,人有獻鸚鵡者,射舉卮於衡曰:“願先生賦之,以娛嘉賓。”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東漢時期的禰衡(字正平,公元173~198年),恃才傲物,狂放不羈。他很輕視重權在握的曹操,經常當眾羞辱他。有一次,禰衡坐在曹操的營門口,以杖捶地,大罵不止。曹操非常氣憤,對禰衡的好友孔融說:“禰衡這小子,我殺他就像殺死雀鼠一樣容易。但是,他有很大的名氣,如果我殺了他,人們會說我不能容人。我把他送交給荊州劉表,看劉表怎樣處置他。”
禰衡到了劉表那裏之後,劉表雖然非常常識禰衡的才能,但也受不了他的傲慢無禮的態度。於是,劉表又把禰衡送給性情急躁的江夏太守黃祖。起初,黃祖很器重禰衡,尤其欣賞他寫得一手漂亮的文章。他曾經拉著禰衡的手,說:”您寫的這篇文章,正中我的心意,說出了我心中想說而又無法說出的話啊。”
黃祖的長子黃射是章陵太守,同禰衡的關係很密切。有一次,黃射大宴賓客,有人獻來鸚鵡。黃射舉杯對禰衡說:“請先生寫一篇鸚鵡賦,為嘉賓們助助酒興。”禰衡提筆就寫,文章寫好後不用改動,而且文辭非常華麗。
無翼而飛
【釋義】“無翼而飛”形容語言文字傳播迅速、廣泛。
【出處】此典出自《管子·戒》:“管仲複於桓公曰:‘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無方而富者,生也。公亦固情謹聲,以嚴尊生,此謂道之榮。’”
春秋時,齊桓公打算到東海邊的芝罘(即今山東煙台)地方去看海潮,再從海路到南方的郎邪(山名,在今山東諸城縣東南海濱)去遊玩。當時有人諷喻說:“桓公的這次出遊可以與從前賢君的出行相比了。”桓公聽到了,便問管仲:“我有什麼德能,可以和以前的賢君相比呢?”管鍾對桓公說,君王的出遊有幾種:“有的出去是省察農事,關心百姓生活;有的出去卻隻是樂不思蜀。從前的賢君出遊的性質是屬於前一種而不是後一種。”
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解釋,覺得十分有意思,準備仿效賢君的做法。管仲隨後又對桓公說了“無翼而飛者,聲也!”等幾句話,意思是說:“話說出了口,正像沒有翅膀能飛的東西那樣,千裏之外也會受到影響。”表明君王的一言一行影響很大,叫桓公謹慎,桓公都聽從了。
牛鬼蛇神
【釋義】“牛鬼蛇神”本來是指“牛頭之鬼,蛇身之神,”是古代神話傳說中虛構的擬人形象。後人用來比喻那種極端醜惡、遭人唾棄的人物。
【出處】此典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李賀詩序》:“鼇擲,牛鬼蛇神,不足為虛荒幻誕也。”
李賀是李唐皇室的遠門親戚,但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李賀在很年輕的時候便致力於詩歌的寫作,他的詩才曾引起當時文壇的讚歎。在他十幾歲的時候,號稱“東京才子”、“文章巨公”的韓愈和皇甫氵是都因為驚異於他的才華而訪問他。李賀隻活了二十七歲,是一位多才而短命、有特殊成就的詩人。他曾寫過“雄雞一唱天下白”,“黑雲壓城城欲摧”等名傳千古的詩句。另外,也有不少作品構思獨特,意境虛幻,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想象和濃厚的神奇色彩。杜牧《李賀詩序》中的這幾句話就是比喻李賀詩歌裏虛幻荒誕的成分的。
長門買賦
【釋義】此典故形容婦女失寵,心境苦悶憂鬱。或用“千金賦”。“賣賦千金”稱譽文章美妙、價值很高。
【出處】漢·班固《漢書·外戚傳》。
漢武帝與姑母的女兒阿嬌從小青梅竹馬。漢武帝發誓要娶阿嬌為妻,並許諾給阿嬌建最好的金屋居住,果然後來阿嬌成了漢武帝的陳皇後。
後來武帝又寵愛衛夫人,陳皇後非常嫉恨。有一段時間,衛夫人經常生病,有幾次還差點死掉。漢武帝細查原因,發現陳皇後因為嫉妒衛夫人,在後宮中請女巫施行巫術魘鎮衛夫人。武帝大怒,將陳皇後貶於長門宮。
陳皇後貶居長門宮後,非常孤寂痛苦。她回想起當年漢武帝“金屋藏嬌”的許諾,覺得也許還可以使武帝回心轉意。她聽說蜀郡有一個才子叫司馬相如,是天下寫文章的妙手,就派人給司馬相如送去黃金百斤,請他為自己寫一篇文章來打動漢武帝。司馬相如果然為她寫了一篇《長門賦》,賦中訴說了陳皇後貶居長門宮後的悲哀與愁苦,以及她對漢武帝的思念之情。文辭美妙,婉委動人。
漢武帝讀了《長門賦》後,很受感動,於是赦免了陳皇後,與她和好如初。
長卿多病
【釋義】“長卿多病”形容文人身體欠佳,疾病在身;但是有的時候,也可用來比喻文人因仕途坎坷而形成疾病纏身。
【出處】此典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與卓氏婚,饒於財。其進仕宦,未嚐肯與公卿國家之事,稱病閑居,不慕官爵。”
司馬相如有些口吃,不善於表達,可是他卻寫得一手好辭賦,善於著書立說,寫有《子虛賦》、《上林賦》、《美人賦》和《大人賦》等,在上流社會上享有一定的聲譽。他與卓文君結婚後,曾一度貧寒,但沒過多久就很富足了。他當官為宦之時,不肯參與官僚之間的閑雜事,也不願意管理國家的政務,總是以病為理由長期休養,從來不想升官發財。
長康三絕
【釋義】“長康三絕”形容書畫神妙奇絕。
【出處】此典出自《晉書·顧愷之傳》:“故俗傳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顧愷之(字長康)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年輕時就精通詩、文、書、畫,在繪畫創作和繪畫理論兩方麵都有很高的成就。顧愷之繪畫創作的真跡現在已經失傳了,流傳下來的隻是後人的摹本,如《列女圖》、《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幾幅。在繪畫理論方麵,他留下《論畫》、《魏晉勝流畫讚》和《畫雲台山記》等著作。
顧愷之曾在大司馬桓溫屬下當參軍。當初,他在桓溫府中時,桓溫常說:“顧愷之身上癡呆和聰慧各占一半,合起來講,正好持平。”因此,世間傳說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