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象形文字,在古代埃及曆史的不同階段,隨著社會生活的需要出現過多次變化。中王國時期出現過祭司體,後期埃及時出現過民間體,在羅馬統治時期又出現了科普特文字。由於種種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沒能發展成字母文字。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卻對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腓尼基拚音字母,為世界各地拚音字母之始。
古代埃及曆史,從公元前3500年左右城邦的出現開始,到公元前525年被波斯所征服為止,除有過希克索斯人入侵外,基本上保持了埃及文化的單一發展過程。但由於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難,隨著古埃及的滅亡,這種文字逐漸變成死文字,完全被人們遺忘。正是由於羅塞達石碑的發現和商博良對埃及象形文字解讀的成功,才使古埃及曆史全部展現在我們麵前。令人惋惜的是,勤奮的商博良卻因勞累過早地離開了人間,曆史將永載他的英名。美尼斯統一埃及
尼羅河發源於非洲中部高原,全長6000多公裏,這條世界著名的大河,給埃及帶來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也帶來了生命和繁榮。
尼羅河養育了古埃及人民。每年5、6月間,從西邊撒哈拉大沙漠刮來的熱風,裹挾著大量黃沙,卷入尼羅河穀。7月初,遠在熱帶的尼羅河上遊地區暴雨和山洪迸發,渾濁的河水奔騰咆哮,由南向北,穿過峽穀險灘,傾瀉而下。9月水勢迅猛,吞沒全部穀地,形成一片澤國。直到10月底,雨季過去,河水才隨著下降,流入河床。若這時有人舀起一瓢水來,那水麵上是紅色的不透明液體,下麵沉澱的則是一層厚厚的黑泥,這就是肥沃的尼羅河淤泥,裏麵充滿了衝刷下來的腐殖質,這是穀物生長的極好肥料。11月間的尼羅河,河水複歸舊道,變得清澈。
在尼羅河的中下遊,有一條狹長的地帶。它寬3至16公裏,從現在的埃及南方邊境開始,直到埃及首都開羅附近。到了開羅,才漸漸開闊起來,形成尼羅河三角洲。大約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古埃及人逐漸在這裏定居下來。最初,他們過著原始生活,用簡單的工具,清除了兩岸的荊棘和草莽,開渠築壩,在河水灌溉的土地上種植大麥、小麥等農作物。尼羅河年年給古埃及帶來豐收,在古代這個國度就被稱作地中海穀倉。
自從發明了農業,社會向前發展了,古埃及開始從原始社會慢慢進入了奴隸社會。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尼羅河附近逐漸出現了奴隸製小國。這種小國以城市為中心,周圍有一些村莊,它們組合起來,就叫做“州”。當時,埃及有40多個州,每個州都有自己崇拜的神,後來又出現軍隊和用來代表自己部落的旗幟。各州之間經過長期的戰爭和兼並,把狹長的尼羅河穀地分成了北部和南部兩大獨立王國。南部叫上埃及王國,國王戴白冠,以神鷹為保護神,以白色百合花為國徽。北部叫下埃及國,國王戴紅冠,以蛇神為保護神,以蜜蜂為國徽。
上下埃及經常發生戰爭。到了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逐漸強盛起來,國王美尼斯一心要成為霸主完成上下埃及的統一。於是,美尼斯親自率領大軍長驅直入,開始北征下埃及。
激戰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帶展開。那時人們的武器單一,根本就沒有金屬,將士們把木頭和石塊捆在一起,當做武器。美尼斯頭戴白冠,冠上裝飾著一隻神鷹,親自在陣前督戰。在陣陣呐喊聲中,雙方廝殺得難解難分。經過三天三夜的大戰,下埃及軍隊被擊潰。下埃及國王立在一群俘虜前麵,脫下紅色王冠,然後跪在地上,雙手把王冠獻給美尼斯。從此,古埃及初次統一了。
現在的埃及開羅博物館珍藏著一塊石板,非常形象地刻畫了這次決戰。石雕板的中央,美尼斯威武非凡,在他的右上角立著一隻神鷹,神鷹的爪子上抓著一顆人頭。人頭連著六根稻草,意味著那場戰爭中,上埃及抓住了六千名俘虜。
美尼斯為了紀念這次戰爭的勝利,把這個決戰的地點命名為“白城”。兩個世紀後,這裏成了統一的古埃及王國首都孟斐斯城,它曆經三千多年,直到公元7世紀才毀滅。
戰爭結束後,美尼斯考慮到自己剛立足,根基不穩,為了贏得下埃及人民對自己的擁戴,美尼斯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他尊重下埃及國王在位時的一些做法,而不標榜自己代表古埃及。隻有在上埃及他才宣稱自己是上下埃及的國王,而在下埃及,他則戴著下埃及的王冠,以表明自己尊重那兒的人民,美尼斯甚至照顧到下埃及人民的宗教感情,允許下埃及的人民信奉自己的保護神,贏得了百姓的擁護。這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美尼斯統一埃及後,漸漸地建立起了一套專製統治機構。國王自然就成為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後來,人們不能再稱國王的名字,而要尊稱為“法老”。大臣們見法老時,都必須說出一番讚美詞,並匍匐在地,上胸貼地,吻著法老腳前的土地。
從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統一埃及,一直到公元前1100年的兩千多年裏,埃及經曆了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共31個王朝。此後埃及逐漸衰落,先後遭到利比亞、亞述等國的入侵。公元前7世紀中葉重獲獨立。以後又被波斯帝國、希臘、馬其頓所征服。公元前30年,古埃及並入羅馬帝國的版圖。
古埃及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文字、曆法、藝術、科學知識等方麵,對西亞和歐洲有過重大的影響。古埃及王國不愧為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金字塔的來曆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一種陵墓建築,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曆史。古埃及人對神的虔誠信仰,使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來世觀念”。古埃及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可以附著在木乃伊上得到複活,在另一個世界永久存在。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作是塵世生活的延續,活著的時候就誠心備至地為死後做準備,以期住進永久享受的世界。因此,製作木乃伊,修建金字塔的風氣在統治者中盛行。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麵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
古埃及陵墓建築有一個發展過程。最早的墓葬形式是在地上挖一個坑,再堆成一個沙堆。後來墓穴越挖越深,成為地下室,並在地麵沙堆周圍砌成石牆,就是官僚貴族所建的馬斯塔巴式墳墓。金字塔也就是由它發展來的。“馬斯塔巴”是阿拉伯文,意為石凳。這種墳墓多用石頭建造,呈梯形六麵體。分地下墓穴和地上奠堂兩部分。
金字塔始建於古王國時期,從古代埃及第三王朝開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製製度基本形成。法老獨攬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司法和宗教大權。金字塔的修建,就反映了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力。每個法老在登基之初便著手安排自己的後事,修建金字塔。他們改變過去用泥磚建造馬斯塔巴式陵寢的傳統,開始利用石材建造“永久的宮殿”。第一個國王內布卡修建的平頂式陵墓建築,據說是由年輕的建築設計師伊姆荷太普發明的。他用小型石塊在薩卡拉建造了古王國時期第一座金字塔,並用石灰岩包裹起來。第四王朝斯尼弗魯王統治時期在達赫蘇爾建造了兩座高度分別為100米和99米的金字塔。
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斯尼弗魯的兒子胡夫的金字塔,它位於首都孟斐斯20公裏外的今開羅附近,是胡夫讓他的兄弟海米昂設計建造的。
這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經過幾千年來的風吹雨打,頂端已經剝蝕了將近10米。但在1889年巴黎建築起埃菲爾鐵塔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這座金字塔的底麵呈正方形,每邊長230多米,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在一公裏的路程。這座占地麵積52906平方米的金塔,由大約230萬塊巨石砌成,每塊巨石重達25噸左右。塔身的石塊之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粘著物,而是一塊石頭疊在另一塊石頭上麵的。每塊石頭都磨得很平,至今人們也很難用一把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砌工之精確,不能不說是建築史上的奇跡。
金字塔內有胡夫的地下墓室,其入口在城北距地麵18米處。入口處還有一條下行通道通往地下室;東部為一正殿,內有巨大的國王雕像距入口20米處,又分出一條上行通道;再向前又分為兩支:一支通往後室寢殿,另一支通往斜廊。斜廊的盡頭是國王葬室。葬室約6米高,平的頂蓋用400噸重的大石板建造而成。王棺為紅色花崗岩石製造。金字塔內部結構之複雜,令人讚歎不已。
據西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估計,這項浩大的工程以10萬人為一大群,采取輪換製勞動,每一大群人勞動3個月。古埃及奴隸是借助畜力和滾木,把巨石運到建築地點,他們又將場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著斜坡拉上金字塔。就這樣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30年的時間。
對於希羅多德的說法,後人提出了許多的疑問。但是到今天仍然是一個沒有人能做出完美答案的難題。本世紀以來,隨著飛碟觀察和研究活動越來越廣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變幻莫測的飛碟上的外星人聯係起來。他們認為,在幾千年前,人類是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這樣的能力,隻有外星人才能有。他們經過計算還發現,通過開羅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經線把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它們的陸地麵積是相等的。這種“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選擇金字塔建造地點的用意。法國化學家戴維杜維斯,提出了一個關於金字塔的全新見解,他認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澆築的。盡管考古證明,人類在幾千年前就已掌握混泥土製作技術,但這些貝殼石灰石澆築得如此堅如磐石,以至很難將它們與花崗岩區別開來,實在難以相信。
無論如何,修建金字塔,一定是集中了當時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聰明才智,因為它需要解決的難題肯定很多。但是,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金字塔修起來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不可置疑,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智慧的結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最早的起義
在歐洲兩個著名的博物館裏,分別珍藏著3000多年前的兩部紙草卷文書。這兩部文書雖然已經殘缺不全,但卻記載著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大規模的奴隸起義。這一事件大約發生在公元前1750年的埃及。紙草中有這樣的文字記載:
“……那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竟然發生了。國王被窮人捉去了。暴動者在一小時內就占領了京城,這時就發生了這件事……國王宮廷的大門、列柱、屋頂都燒成灰燼,隻剩下王宮的一些斷牆殘垣。”
“三角洲在哭泣,因為國王的糧倉已經成為一切人的財產了。國內的官長們都逃跑了……宮廷的官吏已經從王家被趕了出來。”
“那宏大的審判廳已經成為一個任意出入的場所了,窮人進出那宏大的宮殿。那美麗的審判廳啊,它的法令已被拋出,在十字路口,人們就在那紙卷上行走了。審判官被趕到國內各地。”
“盜走顯貴人的財產,把它交給窮人。有財產的人遭受損失,而窮人則很滿意。他們做成了銅箭,用血來強求麵包。”
“大地像做陶器的輪子一樣旋轉起來……”
用不到多作解釋,這是記載一場翻天覆地的大起義。自從公元前2400年左右埃及的古王國瓦解之後,經曆了大約300多年,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建立了埃及的中王國。中王國以底比斯為京都,建立起一個極權統治的國家。法老、貴族、奴隸主們的財富增加了,而被壓迫的奴隸,以及耕作自己土地的農民,卻一天比一天貧困。他們再也忍受不下去,一場全國規模的大起義終於爆發了。
有農民參加的奴隸大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埃及的貴族奴隸主。由於曆史資料的欠缺,至今對於這次大起義的全過程不太清楚,甚至連這次起義組織者的名字也不知道。但是,從這兩個紙草的殘卷上,就足以看出這次起義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