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養心先要心情好,情誌暢達驅百病(2)(2 / 2)

很久之前我看到過一句話:“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最好的心情是寧靜。”前麵三項是否準確我不好說,但作為一名專注養心的中醫而言,我可以肯定地說,最後一句是精辟的。最好的心情,真的是寧靜。

和生活在節奏緩慢的小城鎮中的人們相比,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更容易發火,他們出現心血管問題的幾率也更高。為什麼呢?大城市的車水馬龍,帶給我們的除了有豐富的資源,更有繁忙的工作、快速的節奏、喧囂的車聲、嘈雜的鬧市、膨脹的欲望……置身其中的我們,內髒的每一個器官,都在高速而超負荷地運轉。

而在這種難以安靜的環境和心境下,身體不知不覺就在走下坡路了。可能大家沒有感覺到,嘈雜的環境讓我們的大腦發生了化學變化,使得身體的應激激素長期處在一個居高不下的水平,這會讓我們傾向於衝動、易怒、好鬥,於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

該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心安靜下來,以靜養心。以靜養心的觀念由來已久,《黃帝內經》中就已經告訴我們,養心需要“恬虛無”,也就是讓自己擁有寧靜平和、豁達樂觀的心境。由於“靜則生陰”,可以降低人體陽氣和精氣的消耗,所以對於減少快節奏生活給身體帶來的不良影響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我們生活的環境越嘈雜、生活節奏越快,越需要安靜。

我也算是在一線城市生活,每天下班的路上,舉目望去,身邊到處都是高樓林立、霓虹閃爍,人群熙熙融融,而耳朵裏充斥的是各種交通工具的噪音,真的很難讓人安靜下來。可是,這並不是說我們的心就不能安靜。一個真正心靈寧靜的人,一定能做到在動中求靜、鬧中取靜。

假如我們的內心力量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在喧囂嘈雜的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安寧,那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改善我們所處的客觀環境,進而求得內心的寧靜。一般來說,我會給朋友們三個建議,能夠分別從眼睛、耳朵、心靈三方麵給我們帶來寧靜。

首先,就是讓眼睛清淨。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的東西看多了,很容易讓我們心煩意亂。假如你每天看到的都是高樓和被切割成一塊一塊的天空,那麼我建議你每周末都要去趟郊外,多看看綠地,多看看曠野,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情平靜多了。

平時勞累了一天回家之後,盡量抽出一點時間讓自己放鬆一下。可以靜靜地看會兒書,或者欣賞一幅畫、慢慢地給花澆澆水、耐心地給魚喂食等等,這些活動都有助於讓自己動作慢下來,從而讓眼睛和心都更加清淨。

然後,還要讓耳朵清淨。如果一直受噪音汙染影響,很容易誘發心髒病。就拿我自己來說吧,以前我們家房子在三環,想盡辦法增加了各種隔音設施,可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汽車喇叭聲還是不絕於耳。後來我幹脆搬到了郊區,不僅耳根子清靜多了,而且小區裏的綠化麵積更大,讓人身心更加愉悅。

不過,我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選擇搬家,對於日日夜夜都生活在強噪音環境中的人來說,建議大家可以聽一些曲調優美、節奏舒緩的音樂。比如,我以前就經常在睡前聽一些輕音樂,然後在音樂聲中放鬆地入睡。

最後,當然就是靜心了。現在很流行的瑜伽、冥想等都是有助於靜心的運動,大家不妨試著多做。在白天工作的間隙,也可以多做氣沉丹田的動作:找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讓自己全身放鬆,微微閉上眼睛,然後用心感受呼吸的動作。感受你吸進來的那口氣,從鼻腔進入你的身體,然後緩慢、逐漸下沉,到達肚臍附近。這時候,再緩慢地吐出這口氣。不管是在緊張還是心情煩躁的時候,大家都可以這樣做,有助於澄心,讓自己凝神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