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靜坐養心,趕走心神不定
生活在給我們無限饋贈的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煩惱。在這個日益複雜的現代社會,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繁重的學習、工作、生活瑣事、人情交際、家人健康,無不消耗我們的心血,困擾我們的心神。所以,有的人就說,世間萬苦人最苦。“苦”的滋味是靠哪個髒腑去品味、處理呢?正是我們的心神。
不少人都問過我,說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神?其實是有的,他並不在虛無縹緲的蓬萊或者天堂,他就住在我們的心裏,是我們的心神。心神控製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一神一思。所謂情不自禁,說的就是很多時候大腦無法控製我們的內心,而隻有心神是我們真正的主宰。養心神不僅僅是喝些生脈飲、吃些天王補心丹能夠達到目的的,還要靠我們好好去養。
我們都知道心為君主之官,看著榮耀,其實也是責任最大、最不易的一個髒腑。所以,同氣相求,五髒之中心對應的是苦。可我們的心是任勞任怨的,經過它的轉化,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心主喜,心給我們最後帶來的是喜悅平和。所以我們更應該敬畏心神,保養心神,把養心神當作養生的頭等大事。
養心神要注意千萬不要讓心神過於勞累。在我國古代小說集《太平廣記》裏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北齊史官李廣,他是一個非常勤奮,而且做事相當認真的人。因為是一個史官,主要任務就是編寫史書,他整日兢兢業業地編書,放在現在來說,就是天天晚上加班熬夜工作。然後有一天晚上,他夢到一個人來向他辭行,說:“我是你的心神,你用我用得太多了,我實在是累得不行了,在此與君別過了。”心神就跟他拜拜了。
從此,他就整日無精打采,渾渾噩噩,很快就死了。他雖然沒有像現在一些過度加班的人一樣猝死,但是也算是累死在工作崗位上的。這位史官大人的悲劇就告訴我們,千萬不要過度勞累,消耗心神。一定要給心神一個休整的時間,否則我們的心神因不堪重負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我們再後悔就為時太晚。
怎樣保養我們的心神,讓我們的心神得以休憩和調整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靜坐。靜坐其實最簡單不過了,不用跑不用跳,就是靜靜地坐著,審視我們的本心。
很多名人都很推崇靜坐。比如說武則天,這位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她總攬朝政50餘年,日理萬機,按說心神消耗得非常嚴重,但她一直耳聰目明、思路敏捷,去世時享年81歲。大家別看這個歲數放在現在不起眼,但是在古代來說,絕對算得上高壽了。她之所以在心神消耗如此大的情況下,還有這樣的高壽,就和她長期靜坐有關。據史料記載,武則天幾乎每天都會在朝政之餘,閉目靜坐來保養心神。
靜坐不僅可以保養心神,當心神耗竭很嚴重時,也可以通過靜坐來恢複元氣。像文學家郭沫若曾因用腦過度,心神消耗太多,得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經常心悸、乏力、睡眠不寧。後來他學會了靜坐,每天清晨和睡前各靜坐30分鍾,身體慢慢就變好了,也贏得高壽。像剛才說的那位史官李廣,如果他知道靜坐方法的話,心神肯定不會離他而去。
靜坐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功效呢?這是因為靜則神藏、燥則消亡,神宜靜不宜燥。在靜坐中我們可以認識自我,忘記自我,與心神直接對話,感受真我的聲音,聆聽自己內心靈魂深處所發出的呼喚。通過靜坐,人可以保持淡泊寧靜的狀態,神氣清靜而毫無雜念,真氣內存、心神自然平安。
靜坐具體的方法是,選擇任意時間,放下雜務,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排除大小二便,將手機關機,避免外人的打擾。選一個舒適的坐姿,全身放鬆,采用腹式呼吸,慢慢調息,閉上眼睛,精神內斂,將注意力先放在自己的呼吸上,什麼都不要去想,聆聽自己身體傳遞的信號與聲音,感受自己內心的平靜抑或波瀾,慢慢接納自己,並放空自己,任由心神遨遊。開始的時候每天堅持20分鍾,然後逐漸增加,最終每天能靜坐1小時,且靜坐結束以渾身舒泰為宜。
有的人說,我坐不了那麼長時間,那你也可以每天早晚各靜坐半個小時。要是實在坐不住,躺著也行,我們主要強調的是“靜”字。為了使靜坐的時候心神能夠收斂,大家不要在太餓或太飽的時候靜坐,而且室內溫度要適宜,衣服也應該舒適輕便,以便靜坐時我們可以全心全意審視自己的內心,與真我交流,撫平內心的浮躁,找到自己的本心,學會知足與感恩,這樣就可以保養心神,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