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第七
【導語】
主要講孔子謙己誨人之辭及容貌行事之實。
子曰:“述而不作①,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②。”
【注釋】
①述:傳述,闡述。作:創造,創作。
②竊:私下,私自。第一人稱的謙稱。我老彭:“老彭”,指彭祖,傳說姓籛(jiān堅),名鏗,是顓頊(五帝之一)之孫陸終氏的後裔,封於彭城(今徐州),仕虞、夏、商三代,至殷王時已七百六十七歲(一說長壽達八百歲)。彭祖是有名的賢大夫,自少愛恬靜養生,觀覽古書,好述古事(見《神仙傳》、《列仙傳》、《莊子》)。“老彭”前加“我”,是表示了孔子對“老彭”的尊敬與親切,如同說“我的老彭”。一說,“老彭”指老子和彭祖兩個人。
【今譯】
孔子說:“隻傳述[舊的文化典籍]而不創作[新的],相信而且喜愛古代的[文化],我把自己比作老彭。”
子曰:“默而識之①,學而不厭②,誨人不倦③,何有於我哉④?”
【注釋】
①識(zhì誌):牢記,記住。潛心思考,加以辨別,存之於心。
②厭:通“饜”。本義是飽食。引申為滿足,厭煩。
③誨(huì會):教誨,教導,誘導。
④“何有”句:即“於我何有哉”。這是孔子嚴格要求自己的謙虛之詞,意思說:以上那幾方麵,我做到了哪些(一說,還有什麼困難或遺憾)呢?
【今譯】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見所聞所學的知識],學習永不滿足,耐心地教導別人而不倦怠,[這三方麵]我做到了哪些呢?”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②,是吾憂也。”
【注釋】
①義:這裏指正義的、合乎道義義理的事。徙(xǐ喜):本義是遷移。這裏指徙而從之,使自己的所做所為靠近義,做到實踐義,走向義。
②不善:不好。指缺點,錯誤。
【今譯】
孔子說:“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了義卻不能去做,對缺點錯誤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
子之燕居①,申申如也②,夭夭如也③。
【注釋】
①燕居:“燕”,通“宴”。安逸,閑適。燕居,指獨自閑暇無事的時候的安居、家居。
②申申:衣冠整齊,容貌舒展安詳的樣子。如也:像是……的樣子。
③夭夭(yāo腰):臉色和悅愉快,斯文自在,輕鬆舒暢的樣子。
【今譯】
孔子在家閑居,衣冠整齊,容貌舒展安詳,臉色顯出和悅輕鬆的樣子。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①。”
【注釋】
①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成王(姬誦)的叔叔,也是魯國國君的始祖。傳說周公是西周政治禮樂典章製度的製定者,他輔佐周成王,安天下,有德政,是孔子所崇尚的先聖先賢之一。孔子從年輕時就欲行周公之道,但壯誌至老未酬。這裏表現了孔子對心有餘而力不足,政治抱負已無可能實現的慨歎。
【今譯】
孔子說:“我很衰老了啊,好久好久啊我沒再夢見周公了。”
子曰:“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①。”
【注釋】
①遊:這裏有玩習,熟悉的意思。藝:六藝。指禮(禮節),樂(音樂),射(射箭),禦(駕車),書(寫字),數(算術)。孔子用這六個方麵的知識技藝來培養教授學生。
【今譯】
孔子說:“以道為誌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憑借,以六藝為活動範圍。”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①,吾未嚐無誨焉②。”
【注釋】
①行:實行,做到。束脩:“脩(xiū休)”,幹肉。束脩,是捆在一起的一束幹肉。每束十條。古代人們常用來作為見麵的薄禮。
②未嚐:未曾,從來沒有。
【今譯】
孔子說:“[隻要]願意親自來送十條幹肉[作為薄禮]的人,我從來沒有不教誨的。”
子曰:“不憤不啟①,不悱不發②,舉一隅不以三隅反③,則不複也。”
【注釋】
①憤:思考問題有疑難之處,苦思冥想,而仍然沒想通,仍然領會不了的樣子。
②悱(fēi匪):想說而不能明確地表達,說不出來的樣子。
③隅(yú魚):角落,角。這裏比喻從已知的一點,去進行推論,由此及彼,觸類旁通。這句就是成語“舉一反三”和“啟發”一詞的由來。
【今譯】
孔子說:“[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告訴他[方形的]一個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三個角,就不要再重複去教他了。”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①,未嚐飽也。
【注釋】
①有喪者:有喪事的人。指剛剛死去親屬的人家。孔子在有喪事的人麵前,因同情失去親人的人,食欲不振,吃飯無味,故雲“未嚐飽也”。
【今譯】
孔子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未曾吃飽過。
子於是日哭①,則不歌。
【注釋】
①哭:指給別人吊喪時哭泣。一日之內,由於心裏悲痛,餘哀未忘,就不會再唱歌了。
【今譯】
孔子在那一天吊喪哭泣過,就不再唱歌了。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①,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②,則誰與③?”子曰:“暴虎馮河④,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注釋】
①舍:不用,舍棄。
②行:視,居……之位。這裏猶言指揮,統帥。三軍:當時一個大國的所有軍隊。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三軍相當於三萬七千五百人。
③與:在一起,共事。
④暴虎馮河:“暴”,徒手搏擊。句中指赤手空拳與老虎搏鬥。“馮(píng平)”,涉水。句中指無船而徒步趟水過大河。暴虎馮河,是用來比喻那種有勇無謀,冒險行事,而往往導致失敗的人。
【今譯】
孔子對顏淵說:“用我,我就去幹;不用我,就隱藏起來。隻有我和你能夠做到這樣吧!”子路[在一旁插言]說:“[老師]您如果統帥三軍[去作戰],那麼,您要和誰在一起呢?”孔子說:“赤手空拳要和老虎搏鬥,沒有船要趟水過大河,[這樣做]死了都不知後悔的人,我不和他在一起。[我要共事的人]必須是遇事小心謹慎,嚴肅認真,善於籌劃謀略而能爭取成功的人。”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①,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②。”
【注釋】
①執鞭之士:指手裏拿著皮鞭的下等差役。當時主要指兩種人,一種是市場的守門人,執鞭以維持秩序;一種是為貴族外出時夾道執鞭開路、讓行人讓道的差役。
②從:順從,聽從。
【今譯】
孔子說:“財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就是去當一名手拿皮鞭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不可以求得,我還是做我所愛好做的事。”
子之所慎:齊①,戰②,疾③。
【注釋】
①齊:同“齋”。指古代在祭祀之前虔誠的齋戒。要求不喝酒,不吃葷,不與妻妾同房,沐浴淨身,等等,以達到身心的全麵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