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篇第九(1 / 3)

子罕篇第九

【導語】

主要講孔子提倡禮製,鼓勵人們好學不倦;以及記述孔子不肯說什麼,不肯做什麼。

子罕言利①,與命與仁②。

【注釋】

①罕:少。

②與:讚同,肯定。一說,“與”,是連詞“和”。則此句的意思為:孔子很少談財利、天命和仁德。宋儒程頤就曾說:“計利則害義,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但是,綜觀《論語》全書,共用“命”字21次,其中含“命運”“天命”意義的,有10次;共用“仁”字109次,其中含“仁德”意義的達105次。由此看來,說孔子很少談天命和仁德,是缺乏根據的。

【今譯】

孔子很少談財利,讚同天命,讚許仁德。

達巷黨人曰①:“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②?執禦乎?執射乎?吾執禦矣。”

【注釋】

①達巷黨人:達巷那個地方的人。“達巷”,地名。山東省滋陽縣(今兗州市)西北,相傳即達巷黨人所居。“黨”,古代地方組織,五百家為一黨。一說,“達巷黨人”,指項橐(tuó駝)。傳說項橐七歲為孔子師。

②執:專做,專門從事。

【今譯】

達巷那個地方的人說:“真偉大呀孔子!知識學問很廣博,而沒有可以成名的專長。”孔子聽到這話,對本門弟子們說:“我專做什麼呢?做駕車的事嗎?做射箭的事嗎?[那麼]我從事駕車吧!”

子曰:“麻冕①,禮也;今也純②,儉③。吾從眾。拜下④,禮也;今拜乎上,泰也⑤。雖違眾,吾從下。”

【注釋】

①麻冕:用麻布製成的禮帽。按古時規定,要用兩千四百根麻線,織成二尺二寸寬(約合現在一尺五寸)的布來做。很費工,所以不如用絲綢儉省。

②純:黑色的絲綢。

③儉:節儉,儉省。

④拜下:按照傳統古禮,臣見君王,先在堂下跪拜;君王打了招呼之後,到堂上再跪拜一次。

⑤泰:輕慢,驕奢。

【今譯】

孔子說:“用麻布做的禮帽,符合古禮;現在用絲綢做,比較節儉。我讚成眾人的做法。[臣見君王]先在堂下跪拜行禮[然後升堂再跪拜一次],符合古禮;現在[臣見君,不先在堂下拜,而是直接]升堂時行一次跪拜禮,這是高傲輕慢的表現。雖然違反眾人的做法,我還是讚成先在堂下行跪拜禮。”

子絕四:毋意①,毋必②,毋固③,毋我④。

【注釋】

①毋:同“勿”。不,不要。意:推測,猜想。

②必:必定,絕對化。

③固:固執,拘泥。

④我:自私,自以為是,唯我獨尊。

【今譯】

孔子杜絕了四種缺點:不憑空猜測意料,不絕對肯定,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為是。

子畏於匡①,曰:“文王既沒②,文不在茲乎③?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④;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⑤!”

【注釋】

①子畏於匡:“畏”,受到威脅,被拘禁。“匡”,地名。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十五裏有“匡城”,疑即此地。公元前496年,孔子從衛國去陳國時,經過匡地,被圍困拘禁。其原因有二:一、當時楚國正進攻衛、陳,群眾不了解孔子,對他懷疑,有敵意,有戒心。二、匡地曾遭受魯國陽貨的侵擾暴虐。陽貨,又名陽虎(一說,字貨),是春秋後期魯國季氏的家臣,權勢很大。當陽貨侵擾匡地時,孔子的一名弟子顏克曾經參與。這次,孔子來到匡地,正好是顏克駕馬趕車,而孔子的相貌又很像陽貨,人們認出了顏克,於是以為是仇人陽貨來了,便將他包圍,拘禁了五天,甚至想殺他。直到弄清真情,才放了他們。

②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開國君王周武王(姬發)的父親。孔子認為文王是古代聖人之一。

③茲:這,此。這裏指孔子自己。

④後死者:孔子自稱。與:參與。引申為掌握,了解。一說,通“舉”。興起。

⑤如予何:把我如何,能把我怎麼樣。“予”,我。

【今譯】

孔子在匡地受到圍困拘禁,他說:“周文王已經死了,周代的文化遺產不都是在我這裏嗎?上天如果想要毀滅這種文化,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要毀滅這種文化,匡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太宰問於子貢曰①:“夫子聖者與②?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③,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④。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注釋】

①太宰:周代掌管國君宮廷事務的官員。當時,吳、宋二國的上大夫,也稱太宰。一說,這人就是吳國的太宰伯嚭(pǐ匹),不可確考。

②與:同“歟”。語氣助詞。

③縱:讓,使,聽任,不加限量。

④鄙事:低下卑賤的事。孔子年輕時曾從事農業勞動,放過羊,趕過車,當過倉庫保管,還當過司儀,會吹喇叭演奏樂器等等。

【今譯】

太宰問子貢道:“孔夫子是聖人吧?怎麼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本是上天使他成為聖人,又使他多才多藝的。”孔子聽到後,說:“太宰了解我嗎?我少年時貧賤,所以會許多卑賤的技藝。[地位高的]君子會有這麼多的技藝嗎?不會多啊。”

牢曰①:“子雲:‘吾不試②,故藝。’”

【注釋】

①牢:有人認為是孔子的弟子琴牢。姓琴,字子開,一字子張,或稱“琴張”。衛國人。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並無此人。

②試:用。引申為被任用,做官。

【今譯】

牢說:“孔子說過:‘[年少時]我沒有[被任用]做官,所以學會許多技藝。’”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①,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②。”

【注釋】

①鄙夫:這裏指鄉村的人。“鄙”,周製,以五百家為“鄙”。後也稱小邑、邊邑為“鄙”。

②叩:詢問。兩端:兩頭。指事情(問題)的正反、始終、本末等兩個方麵。竭:完全,窮盡。

【今譯】

孔子說:“我有知識嗎?沒有知識。有位鄉下人問我[一些問題],我腦子裏像是空空的;可是我詢問了[那些問題的]正反兩方麵,就完全有了[答案]。”

子曰:“鳳鳥不至①,河不出圖②,吾已矣夫!”

【注釋】

①鳳鳥: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羽毛非常美麗,為百鳥之王。傳說鳳鳥在舜的時代和周文王時代出現過。鳳鳥的出現,象征著天下太平,“聖王”將要出世。

②圖:傳說上古伏羲時代,黃河中有龍馬背上馱著“八卦圖”出現。“圖”的出現,是“聖人受命而王”的預兆。《尚書·周書·顧命》篇,記有“河圖”之事。文中,孔子以“鳳”“圖”之說,表示自己對當時政治黑暗,天下混亂,“大道不行”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