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曰篇第二十(1 / 2)

堯曰篇第二十

【導語】

主要記古代賢王堯、舜、禹、湯的言論以及孔子對為政的論述。

堯曰①:“谘②!爾舜③,天之曆數在爾躬④,允執其中⑤。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⑥。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⑦,敢昭告於皇皇後帝⑧: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⑨,簡在帝心⑩。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所重:民,食,喪,祭。

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注釋】

①堯:傳說中新石器時代我國父係氏族社會後期的部落聯盟的領袖。他把君位禪(shàn善)讓給舜。史稱“唐堯”。後被尊稱為“聖君”。參閱《泰伯篇第八》第二十章注。

②谘(zī資):感歎詞。猶“嘖嘖”。咂嘴表示讚歎、讚美。

③舜:傳說中受堯禪位的君主。後來,他又把君位禪讓給禹。傳說他眼睛有兩個瞳仁,又名“重華”。參閱《泰伯篇第八》第二十章注。

④天之曆數:天命。這裏指帝王更替的一定次序。古代帝王常常假托天命,都說自己能當帝王是由天命所決定的。

⑤允:誠信,公平。執:掌握,保持,執守。中:正,不偏不倚,不“過”也無“不及”。

⑥“舜亦”句:“禹”,傳說中受舜禪位的君主。姒(sì四)姓,亦稱“大禹”、“夏禹”、“戎禹”,以治水名聞天下。關於舜禪位時囑咐大禹的話,可參閱《尚書·大禹謨》。

⑦予小子履:商湯自稱。“予”,我。“小子”,祭天地時自稱,表示自己是天帝的兒子(天之子,天子)。“履”,商湯的名字。商湯,曆史上又稱武湯,武王,天乙,成湯(或成唐),也稱高祖乙。他原為商族領袖,任用伊尹執政,積聚力量,陸續攻滅鄰近各小國,最後一舉滅夏桀,建立了商朝,是孔子所說的“賢王”。敢:謙辭,猶言“冒昧”。含虔誠意。玄牡:“玄”,黑色。“牡”,公牛。宰殺後作祭祀用的犧牲。按此段文字又見《尚書·湯誥》,文字略有不同,可參閱。

⑧皇皇:大,偉大。後帝:“後”,指君主。古代天子和諸侯都稱“後”,到了後世,才稱帝王的正妻為後。“帝”,古代指最高的天神。這裏“後”和“帝”是同一個概念,指天帝。

⑨帝臣:天下的一切賢人都是天帝之臣。

⑩簡:本義是檢閱,檢查。這裏有知道,明白,清楚了解的意思。

朕(zhèn振):我。古人不論地位尊卑都自稱朕。從秦始皇起,才成為帝王專用的至尊的自稱。

大賚(lài賴):大發賞賜,獎賞百官,分封土地。

“雖有”句:“周”,至,最。“百姓”,這裏指各族各姓受封的貴族。傳說商末就有八百個諸侯。此句又見《尚書·泰誓》,文字略有不同,可參閱。

權:秤錘。指計重量的標準。量:量器。指計容積的標準。

法度:指計量長度的標準。

“信則”句:“民”,疑當作“人”,他人,別人。“任”,任用。誠實守信就會得到他人任用。一說,“民”,百姓。“任”,信任。誠懇守信,就會得到百姓信任。另說,漢代石經等一些版本無此五字,乃《陽貨篇第十七》第六章文字而誤增於此。

說:同“悅”。高興。本章文字,前後不連貫,疑有脫漏。風格也不同。前半章文字古奧,可能是《論語》的編訂者引自當時可見的古代文獻。從“謹權量”以下,大多數學者認為可能就是孔子所說的話了。

【今譯】

堯說:“嘖嘖!舜啊!按照天意所定的繼承順序,帝位就在你身上了,[你]要誠實恰當地保持執守中正之道。[如果你執行有偏差,]天下百姓陷於貧困,[那麼]上天賜給你的祿位就會永遠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