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參芪牛肉
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其中尤以東漢靈帝(公元168~188年)時的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等幾次的疾病流行規模最大。原料:黨參15克,牛肉(瘦)500克,黃芪15克,棗(幹)20克,香菇(鮮)25克,冬筍25克,鹽3克,胡椒粉1克,料酒5克,大蔥5克,薑5克。
製法:1.將黨參、黃芪放入沙鍋中用水煎煮;牛肉去筋切成片,香菇、冬筍也改刀切成片。
2.在牛肉裏加入鹽、胡椒粉和料酒,讓牛肉稍稍醃製一會。
3.取一個大碗,把牛肉片一層層碼在碗裏,在上麵擺滿香菇片、冬筍片和紅棗,最後放上薑蔥。
4.把熬好的黨參和黃芪的濃汁盛出來,加上鹽,調勻後倒在碼好菜的大碗裏,上火蒸十分鍾後濾出湯汁,再取出一個大碗把蒸好的參芪牛肉翻扣過來,這樣,這道參芪牛肉就大功告成了。
用法:早餐、中餐、晚餐、零食。
功效:氣血雙補調理、神經衰弱調理、術後調理、補虛養身調理。
營養分析:牛肉中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複組織等方麵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同時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麵黃目眩之人食用;水牛肉還能安胎補神,黃牛肉能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