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營養對人體健康的價值(1 / 1)

1.改善營養延長了人類的壽命 營養是個體生長發育及細胞更新的必需物質。它通過人體的免疫係統、酶係統和激素調控等多種渠道,影響著人體的結構和功能。因此,營養在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壽方麵,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事實證明營養的改善已經延長了人類的壽命。據聯合國統計表明:人類的平均壽命正不斷延長。在發達國家中表現更為明顯,截止到1980年,已達到男性超過70歲,女性超過75歲,其中國與國之間的差距較小。但發展中地區與發達地區相比,卻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其平均壽命差,男性為14歲,女性約為20歲。這一數據說明,人的壽命長短與社會的經濟文化生活、醫療衛生水平及營養狀況均有關係,其中膳食營養狀況,與人的壽命長短密切相關。

根據我國國家統計局提供的資料,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新中國成立前為35歲左右。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人們的物質生活和醫療保障得到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到1981年,平均壽命已提高到68.94歲(男性為66.9歲,女性為70.98歲)。

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裏,由於食物生產不足,缺乏營養,人們的健康狀況較差;加上醫療水平較低,傳染病流行,死亡率高,平均壽命短。這種情況在非洲地區更為突出。至20世紀末,非洲地區人民的平均壽命與長壽國家的人民相比較,約差30歲之多。

2.營養在抗衰老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的科學研究,進一步從事實和理論上證明了許多營養素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尤其是維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抗衰老作用更為明顯。機體在衰老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種種現象,諸如上皮組織幹燥、增生、角化,肌肉組織退化萎縮,消化係統和其他器官功能減退,神經和內分泌係統的功能紊亂,機體代謝功能減弱,產生代謝障礙及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等,都與臨床上缺乏維生素的症狀及動物實驗中缺乏維生素的表現相類似。這時若給患者及實驗對象以適量的維生素,就能減輕或消除這些症狀。這說明,維生素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由於機體的衰老開始於細胞的代謝失調,所以代謝失調是生命衰老的基本過程。而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維生素C,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在抗衰老中各有其不可否認的重要性。

(1)大多數B族維生素是代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輔酶成分,對於調整和控製人體代謝具有重要作用。因此,B族維生素有利於推遲衰老。

(2)維生素C是一種多功能的維生素,也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在體內形成,並能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因此也具有抗衰老的功能。

(3)微量元素中的錳、硒等,在防老抗衰中,也都能起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食物含有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它們都具有防病抗老的功能。

科學研究證明,人體所獲得的良好營養,是保證晚年健康和充滿活力的最有效的措施。而那些過早衰老的人,往往是由於不合理的膳食造成的。因此,合理的營養不僅能延長人的壽命,同樣也能延緩人的衰老。

3.老年人應根據健康狀況改進膳食 調查顯示,多數老年人的體形是正常偏瘦,肥胖的比例不多(男女並無差別);許多老年人血壓偏高,年齡越大,高血壓的比例越大;多數老年人心電圖有異常改變,部分老年人有明顯的主動脈硬化表現;多數老年人血脂偏高。因此,老年人應根據自身健康狀況改進膳食。

(1)掌握熱能的總進食量:肥胖者應減少食量,瘦的要多吃些,從而使體重維持正常。

(2)提高總熱能中蛋白質所占的比例,特別是優質蛋白質:動物性食物的膽固醇含量較高,應當限製食用,豆製品適合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是值得推薦的優質蛋白質食物。

(3)減少總熱能中糖類(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老年人血清三酰甘油增高主要是由糖類誘發的,用植物油代替糖類供給熱能對降低血脂是有效的,但總脂肪的進食量一般不要超過熱能的20%。在降低總熱能的同時增加脂肪的比例,是不會使血脂升高的。

(4)膽固醇:少吃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動物內髒、禽蛋等,但也不必禁忌。

(5)果蔬: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但口味不要重,吃得淡些。

4.五類食物的營養成分

(1)穀類、薯類、幹豆類,主要提供糖類、蛋白質、B族維生素。

(2)動物性食物,包括肉、禽、蛋、魚、奶等,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

(3)大豆及其製品,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礦物質及B族維生素。

(4)蔬菜水果,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

(5)純能量食物,包括動、植物油脂,各種食用糖和酒類,主要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