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營養的內涵 從字麵上看,“營”是謀求的意思,“養”是養生或養身,“營養”就是“謀求養生”。現代營養的科學定義是:“機體通過攝取食物,經過體內消化、吸收和代謝,利用食物中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作為構建機體組織器官、滿足生理功能和體力活動需要的過程。”
研究人體及其他生物的營養問題的學問,就是營養學。營養依賴於食物的攝取。人們攝取食物,從中獲得生命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稱為營養素。凡是人能吃的食物,都含有不同的營養素,可以說,沒有不好的食物,隻有不好的膳食。
2.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
(1)糖類:主要來源於穀類、薯類、砂糖,以供給機體補充熱能。
(2)脂肪:主要來源於植物油、肉類、魚類,也是供給機體補充熱能。
(3)蛋白質:主要來源於瘦肉、魚、蛋、奶及大豆,用於構成機體的成分。
(4)礦物質:包括鋅、鐵、銅、硒、碘、氟、鉬和錳等微量元素,主要來源於蔬菜、水果、乳製品和海藻等食物,也是用於構成機體的成分。
(5)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維生素PP、維生素H等,主要來源於蔬菜、水果、植物油,用於調解人體生理功能。
除上述五大類營養素外,還有一種不被人體吸收但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膳食纖維,主要來源於蔬菜、水果、海藻和蘑菇,其主要作用是淨化腸道,使有益菌增殖。
3.宏量營養素——人體所需產熱營養素 產熱營養素是指糖類、脂類和蛋白質3種營養素,它們在人體內氧化後產生熱能,因此稱為產熱營養素。由於這些營養素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人體的需要量也多,所以又稱為宏量營養素。
(1)糖類:這類營養素的主要功能是給人體供給熱能。人體缺乏這類營養所表現出來的症狀是低血糖、疲勞、消瘦。糖類提供給人體的熱能占一日總熱能的55%~65%。
(2)脂類:這類營養素的主要功能也是給人體供給熱能,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增加食物的美味。人體缺乏這種營養素就會出現皮膚異常;組織再生能力低;容易感染疾病。所提供給人體的熱能占一日總熱能的20%~30%。
(3)蛋白質:這類營養素的主要功能是促進機體代謝,提高人體免疫力,強壯肌肉,促進新鮮血細胞的生成,供給熱能。人體缺乏這種營養素,機體新陳代謝減慢;發生水腫;肌肉成分被消耗;體重增加緩慢;毛發的顏色異常,且生長緩慢,沒有光澤。人體的需要量對中青年體力勞(活)動者,男性每日需要75克,女性每日需要60克。
4.微量營養素——礦物質 礦物質也就是人們平時常說的微量元素,雖然隻占人體總量的2.2%~4.3%,似乎微不足道。人體內的微量元素無論是多了,還是少了,都會使人患病。礦物質主要包括鋅、鐵、銅、硒、碘、氟、鉬、錳、鈣、鎂、鉻、磷、鉀和鈉14種。